第1590章(1 / 1)

虞幼窈平淡的笑容,終於多了幾分真切,覺得這還像話。

李大人也是一臉誠懇道:“下官將來的前程,可都係於郡主與武穆王之身,您就直說了,到底要下官怎麼做?”

韶懿郡主這麼聰明的一個人,怎麼會不明白他的意思?

她沒說同意,也沒說拒絕,可說出來的話兒,卻字字犀利,幾句話就將他逼得原形畢露,無所遁形。

他也不是傻子。

韶懿郡主確實有心管一管這土匪的事,但這事卻是個燙手山芋,她也不會貿然接下,以免落人口實,為武穆王招禍。

沒有一口應下,是為了逼他表態。

畢竟,讓武穆王插手剿匪之事不妥,他身為地方官員,也沒有資格請求武穆王出兵,總歸是要有官府的配合才行。

倘若出了岔子,也該由官府來兜底,保證不會牽連到武穆王身上。

可如此一來,所有的風險就該由他來承擔。

李大人不是不明白這點。

人都說富貴險中求,他都已經搭上了貴人的馬車,好處近在眼前,前程也唾手可得,再下馬車,傻不傻啊!

剿匪一事關係到他的政績、考評、前程,也和韶懿郡主大力發展蠶業的心思不謀而合,也符合武穆王安內攘外的利益。

人手由武穆王出,出力的人還是武穆王,換句話說,那就是坐享其成。

表個態,承擔些許風險,都不是什麼事。

韶懿郡主和武穆王,那是何等厲害人啊,行事滴水不漏,這樣一計較,約等於沒風險。

李大人又補充了一句:“關於剿匪的事,下官全憑郡主吩咐。”

虞幼窈是真對李大人另眼相看了,李大人雖然不是什麼好官,卻也不是喪了良心的惡人,為人處事,滑不溜手,也識時務,難得的是,他能力不弱,安排流民的一應事,就做得有條不紊,沒出太大的亂子。

懂得替自己謀好處,卻也不是光拿好處,不幹活。

這樣的人用得好,卻是十分得力。

用不得好,就會見風轉舵。

就目前看來,李大人的利益與她和殷懷璽是一致的,隻要他一日不調離連城,李大人就始終能被她拿捏在手裏。

便是他有朝一日前程遠大,也得罪不起她和殷懷璽。

隻是他越是心急剿匪,這其中就越有問題。

暗自權衡了一番,虞幼窈心中已有定計:“我雖然是朝廷親封的韶懿郡主,也隻一介女流,剿匪是官府該管的,我若插手了,豈不成了幹涉朝綱?我既承了皇恩浩蕩,蒙太後娘娘懿德,便更該以身作則,遵禮守法,不該僭越了本份。”

她不相信李大人的人品,隻需要他表態就夠了,便心中有了定計,也不會和李大人吐露,以免落了話柄。

目前看來李大人是個識相人,與他們利益一致,可這世上,哪有什麼永恒的利益?人心不可測,她沒有落人把柄的習慣。

千裏之堤,潰於蟻穴。

有時候,便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把柄,也能釀成滔天之禍。

李大人好一陣無語,最近朝野上下發生的大事,哪一件背後沒有韶懿郡主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