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幼窈笑了:“薑還是老得辣。”
謝府一眾人,神色具是一輕。
但虞幼窈心裏,卻並不輕鬆,謝府是商戶,因消息上的局限,對朝廷的暗潮洶湧,遠不如虞幼窈知道的得更清楚。
大周朝重嫡重長,封“長”並不多見,縱觀大周曆代,封“長”的宗室女子屈指可數。
虞幼窈更是大周朝三代內,唯一封“長”的長郡主,地位之尊貴,僅在太後娘娘和皇後娘娘之下。
她不光是有功的內眷,理應受到嘉賞,更遑論恩封她,是為了穩定北境局麵,推廣國策,安定社稷。
理應受到重賞。
皇後娘娘拿了私庫裏的東西重賞她,固然是別有用心。
但太後娘娘擺明了敲打,皇後娘娘不可能置之不理,更不可能在明麵上不敬太後,忤逆婆母,擔上不敬不孝的失德之名。
隻要皇後不利用重賞一事大作文章,算計韶懿長郡主和四皇子的親事,身為當今唯一的長郡主,再重的禮,虞幼窈也是受得起。
細想起來,皇後娘娘此番算計令人防不勝防,倘若不是這一紙封誥,任憑虞幼窈智計過人,也無法逃脫。
上位者算計人,往往一擊致命,仍然讓虞幼窈有心餘悸。
謝老太太立馬喜笑顏開:“既然是好事,那麼擴大虞園的事就能定下來了,我一會兒就去聯係工匠,我可是注意到了,那個李公公一進屋,細長的眼兒,就往屋裏瞟了一通,頗有些瞧不上眼……”
虞園雖然不錯,也確實比不上京裏精致,也比不得漪水園幽致,但這也是沒法子的事,他們來得太過倉促,也隻能先入住,後頭再慢慢來修整。
原先就打算擴大虞園。
隻是,小幼兒一直不讚同,總覺得一來襄平,就大興土木,有些不太好,而且北境還在鬧饑荒,遼東一帶收容了不少難民,不宜大動幹戈。
她一想也確實如此,就暫時打消了這念頭,可李公公今兒,對虞園瞧不上眼的態度,卻刺激了老太太。
王氏幾個兒媳婦,也都十分讚成。
他們家買這處宅子時,就是瞧中了,宅子後麵的空地大得很,無論是擴建,還是修園子,都是極好。
謝府在泉州的老宅,也不是一開始就那樣,也是隨著家裏不斷添丁,人口慢慢變多,不停地擴大,修整,才有了後麵的規模。
虞幼窈知道,老太太是心疼她,總覺得虞園不夠精致:“外祖母,李公公是打宮裏出來的,眼光也是隨了宮裏,什麼都是最好得,自然對民間的事物瞧不上眼,南北建築各有風格,不能一概而論,虞園疏朗開闊,卻是寸土是金的京裏所不能比的,我一個人,也住不了太大的院子。”
在虞園裏住了一段時候,她也漸漸體會到了,虞園一景一物的妙處,園子裏大開大合,絲毫不顯得拘促,住著也舒心。
隻是,外祖母她們總認為,遼東一帶比較苦寒,認為委屈她了,又覺得她如今的位份,住三進的院子,確實有些不合適。
一早就要張羅了,要擴大虞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