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0章(1 / 1)

甭管是大戶人家結親,還是尋常百姓家,都要事先打探一下,對方從小到大的經曆,推斷了一下大致命格,之後再尋人合一合八字,看看這樁婚事,吉不吉利。

皇後娘娘的行為,已經透出了端倪。

虞幼窈瞪大了眼睛:“你早就知道了,皇後娘娘要算計我的婚事?”電光火石間,她又想到了,太後娘娘送來的賜婚秘旨:“所以,你將消息透露給了太後娘娘,太後娘娘洞悉了皇後娘娘爭儲的意圖,為了扼製皇後娘娘的野心,提前為你我賜婚?”

她腦子有點亂?

殷懷璽到底瞞了她多少事?

殷懷璽擔心她生氣,連忙解釋:“寧皇後用心險惡,我遠在遼東,唯恐鞭長莫及,讓她鑽了空子,就隻好將計就計,利用太後娘娘先將婚事定下。”

天家宗室裏,但凡有封號的貴女,婚事都要經過宮裏點頭,不能私自定下。

地位再顯赫一些的,都是由皇上、太後或皇後,親自指婚、賜婚。

如虞幼窈這般受皇恩浩蕩,以外臣之女封了宗室爵位的女子,婚姻大事往往會更慎重。

天地君親師,“君”在“親”前,便連父母對她的婚事,也沒有決定權,雖然婚姻大事,始終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宮裏在指婚之前,也要征求父母的意思,但皇命不可違,臣子也隻有聽命的份。

虞氏族對儲位之爭的影響很大,虞幼窈身份顯貴,又正值婚配之年,知道皇後娘娘盯上了虞幼窈,想利用她的親事大作文章,太後娘娘不可能無動於衷。

他隻稍微讓朱公公透露一些,武穆定北王殷懷璽,傾慕韶懿郡主才德、品性的消息,太後娘娘就會有所思量。

在外人看來,殷懷璽的腿是因虞幼窈才得已恢複;

也是因虞幼窈襄助,北境的旱情才得已緩解;

也因虞幼窈,武穆定北王這才躲過了西安韓氏險惡算計;

更遑論,虞幼窈更是助武穆王,在北境順利地推動了國策,穩定了北境的局勢。

……

往大了說是救命之恩,往小了說也有襄助之恩。

但凡不是忘恩負義,多少也會承一些恩義。

也會受到妻族的牽製。

賜婚就顯得順理成章。

見她低著頭,沒有說話,殷懷璽心裏有點慌。

這件事確實是他做得不地道,他在算計太後娘娘賜婚之前,一沒與謝府商量,二也沒有提前告訴她。

到底是終身大事,換作任何人也要惱了。

殷懷璽握緊了她的手,又解釋道:“皇後娘娘重賞你的消息,在啟程當日,就已經傳得滿城風雨,保皇黨內,有人在朝堂上公然提議,讓四皇子到遼東巡視,收容營疫症,災民安置,西安韓氏一案,以及番薯推廣種植等,國策推行的具體情況。”

此舉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虞幼窈駭然不已。

曆朝曆代,但凡有天災人禍,派領皇子王爺賑災、撫民,更能安定民心,起到穩定社稷,凝聚民心的作用。

國策推行,不是一朝一夕,為了表達朝廷,對國策推行的重視,派個人前來視察,再正常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