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5章(1 / 1)

屆時,三皇子失德醜事,就遮掩不住了。

這種事,便是在尋常時候,為了天家的體統和體麵都要掩遮著,也沒誰敢往外頭鬧。

更遑論,眼下正是多事之秋。

以徐國公為首的一幹武將,分明就是吃準了這一點,幹脆來個掩耳盜鈴。

你能奈我何?

雙方經過激烈的爭吵,扯皮。

最終,虞宗慎與內閣商議決斷,三皇子以【病重】的名義,幽禁宮中,派禦林軍把守,任何人不允出入。

徐貴妃以不敬皇後逾越禮製的名義,被罰了閉門思過。

沒有實質罪名,徐貴妃和三皇子,就不會倒台,更沒有輸。

仿佛輕拿輕放。

但,這已經是內閣,眼下快刀斬亂麻,能拿出的最好處理辦法。

徐國公府手握重兵,在軍中盤根錯節,眼下梁王造反,正是用兵之際,倘若處理重了,勢必會引起朝中一部分武將的不滿,進一步加劇文臣武將之間的矛盾與爭端,同時也會影響,伐梁大軍的軍心、士氣。

以徐國公為首的一幹老將,大獲全盛。

文淵閣裏,隻剩下了幾位閣臣。

齊大人是個暴脾氣,當下就氣不過了:“仗著梁賊作亂,興兵竊國,就肆無忌憚,仿佛這大周的江山,離了他,就……”

後頭的話,著實有些大逆不道,確是不能落人口實。

內閣裏靜得落針可聞。

過了一會兒,便有一位閣老張了口:“不如,以內閣傳的名義傳令,讓武穆王派兵鎮守京兆,如此我大周固若金湯……”

此一句話,說出了內閣許多人的心聲。

當下就人附合:

“武穆王守的也是殷氏皇族的江山,此舉甚好……”

“眼下京中兵馬空虛,這些掌了兵的武將,一個個鼻孔都朝上了天,若不加以壓製,恐前線興兵,後院起火……”

“自武穆王鎮守北境之後,朝廷一連兩年下了征兵文書,幽軍的規模也達到了五十萬之眾,調二十萬來京鎮守,也不妨礙什麼。”

當下就有人出聲反對:

“不行,幽軍是抵禦北狄,悍衛我漢人統治的屏障,怎可置邊防於不顧,你是老糊塗了不成,五胡亂華教訓,是沒有吃夠?!”

“前段時間,武穆王向朝廷遞了折子,稱北狄近來行徑有異,恐有異動,受旱情影響,北狄這兩年來,頻繁滋擾邊境,不可不防。”

“北狄是大部族,號稱有三十萬雄兵,加之北狄全民皆兵,傾巢之下,又何止百萬之數?五十萬幽軍,也隻是名頭上好聽罷了,你們都忘了,武穆定北王鎮守幽州之後,皇上派了監軍、兵部、都察院史,協同武穆王去北境述職,當時三十萬幽軍是何等景況?”

在場所有人都麵麵相覦,一時說不出話來。

鎮國侯繼續道:“所謂的三十萬幽軍,隻是喊出來哄哄外人,

震懾北狄的名頭罷了,兵部和都察院整理了軍中曆年來的各中書冊,這才發現,幽軍處境之艱難,真正能投入戰場的不到二十萬人,這二十萬人,穿的都是東拚西湊出來的鎧甲,並不能護身,兵器都豁了口子,衝鋒的戰馬,不到千匹,其中有一部分還是老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