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4章(1 / 1)

虞氏族裏也出動了二老太太、宗長太太等人過來周全。

一行人,於九月二十六日動身前往襄平。

她人雖然不在京中,但前朝後宮,該給的體麵,卻一點也沒含糊,這讓虞幼窈突生了一種勞師興眾之感。

眼下大周內外,正值多事之秋,外有蠻夷虎視眈眈,內有梁賊作亂,行竊國之舉,關中大旱,仍未得降甘霖。

總覺得,及笄禮不該這樣辦。

但及笄禮要怎麼辦,是個什麼規製,朝中已有議定,並非虞幼窈可以左右,便是虞幼窈極力避免勞民傷財,與禮部多番言商,禮部也酌情聽取,但也有一定的流程。

虞幼窈雖然無奈,可自己也沒有閑著。

九月是高梁和番薯豐收的季節,整個遼東都彌漫著豐收的喜悅。

百姓們開始準備冬小麥播種,擴大毛葉苕子的種植,遼東一帶的畜牧業,正在以一種不可思議的發展速度,快速增長。

原來是去年吃到了毛葉苕子的好處,讓許多以畜牧為主的商家,還有畜牧改善生活的老百姓們,從中看到了商機。

虞幼窈將幽軍從北狄搶掠而來的羊皮卷,翻譯整理成大周文字,從中發現了不少,遊牧民族放牧,伺養的經驗,其中包括了牧馬、飼牛、放羊。

虞幼窈尋了許多擅長畜牧的老農,與他們一起將這些寶貴又難得的經驗技術編寫成冊,請了書局大量印刷,以每本八十文的價格售出。

隨著印刷術的廣泛應用,書籍的價格隨之降低,一本普通的書籍,大約需要二百文,不會低於一百文,還要視用紙的好壞,以及字數多少而定。

韶懿長郡主推行的《飼牧誌》,分上中下三冊,總結了大周與北狄畜牧的優點,受到了不少人的推崇,八十文的價格,真是太低了。

韶懿長郡主鼓勵畜牧業發展,想要擴大畜牧規模,百姓們就不會吃虧。

誠然八十文對老百姓來說,是普通四口家庭,三四個月的開銷,但是書是可以共享的,許多村子,都由村長帶頭,采取分攤法,每個家庭出少許的銅板,大家集資買書。

家裏有餘錢的,可以自己養,條件比較困難的,就幾家、整村的人一起共同飼養,一起分錢、分肉。

《飼牧誌》推廣後,遼東一帶的畜牧,又增長了許多。

京裏來的一應官員,見此情形,也不禁感慨,韶懿長郡主雖是一介女流,卻精於農工農事,以一己之力,為遼東做了不少事,也改變了遼東缺乏物資的境況,紛紛上折子,將這些情況一一奏明。

不知不覺,就到了十月初二。

隆郡老王妃一行人,也順利抵達了襄平。

隆郡王府是殷氏一族地位崇高的大族長,執殷氏祖宗法典,掌宗人府,是宗室裏最顯赫的宗親,便連宮中的皇上、內命婦,都要受其祖宗家法的約束。

隆郡老王妃,也是宗室裏最德高望重的大長輩,能請得動她的隻有當今皇上。

虞幼窈不敢有絲毫怠慢,當下就派了車馬去龍城接應,等隆郡老王妃抵達襄平的消息傳來,她又派了一道人去城門口接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