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負已分。
北狄軍中發出聲聲悲鳴、痛罵。
幽軍勢如中天。
戰鼓聲、號角聲,在風中交織,大戰全麵爆發。
這一仗從日升打到日中。
狄軍節節敗退,死傷慘重。
幽軍卻越戰越勇,殺聲連天。
三月下旬,前線傳來捷報。
武穆王率軍在狹裕關,斬了蒙多的頭顱,為明威將軍報仇,俘虜紮莫王部首領紮莫赫,及四部族眾將三十餘人,狄軍士兵三萬餘人,殲敵五萬餘人,拉達汗王不敵,敗退狹裕關,武穆王率軍追擊。
捷報一經傳出,整個北境都沸騰起來。
這一場實力懸殊之戰,終於變得明朗起來。
虞幼窈也終於鬆了一口氣。
一轉眼就到了六月,女山院終於建成,虞幼窈親自尋了閑雲先生和湖山先生,請他們二人為書院取名、題字。
閑雲先生和湖山先生商量了之後:“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便作若水山院。”
虞幼窈十分滿意:“先生高見,女子當如水,水性柔而善下,不居高和寡,隨物賦形,靜其心,潔好其身,柔其質地,
清其性情,亦居下而不卑下,安下而不爭強,不爭而無不爭。”
說到題字,二人紛紛笑著拒絕:“長郡主賢德之名廣傳,乃天下女之範爾,若水山院,乃長郡主創辦,理應由長郡主題字,方顯其名,彰其德,人皆效仿之,故為範爾。”
時至七月,若水山院正式招生。
第一批招收三百名女學生,其中有一百個名額,給了資助書院創辦的士紳們。
其餘二百個名額,不論出身,卻隻招收有一定基礎的女學生。
消息一經傳出,惹來了不少人的明嘲暗諷。
虞幼窈對此並不在意。
百姓們支持歸支持,但生活剛剛得到改善,仍然沒有多少人願意花錢將家中的女兒送到書院讀書,便是家中有餘錢,也要先緊著家裏的男丁,之後才是女兒。
國情如此,觀念需要慢慢改變。
若水山院隻踏出了第一步。
隻是宣告世人,女子也能讀書識字。
等第一批、第二批女學生,在若水書院完成學業,取得了不錯的名聲,得了不錯有前程,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女子渴望讀書,改變命運。
那時候各種女學堂,才會遍地開花。
女子讀書認字,才會成為常態。
虞幼窈在若水書院山下,搭建了十餘個草堂,普通人家的女子交納十文錢,就可以去草堂讀書認字。
草堂隻為啟蒙。
嘲諷之聲,漸漸平息下來,眾人也明白了韶懿長郡主的良苦用心。
然而,令虞幼窈沒想到的是――
草堂的建立,對北境的影響很深遠,一些識文懂字,卻家境不是很好的婦人,悄悄在院子裏辦啟蒙女學堂,賺取家用。
這一切,都是在私底下進行。
八月金秋,遼東迎來了一場豐收,若水山院正式開課。
女學生們洋溢著激動興奮的心情離開家中,來到了若水書院,瞻仰著若水書院恢宏的大門,看著上頭的題字。
是韶懿長郡主親自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