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聽著引人遐想,讓人麵紅耳赤的,但蕭大朗到底主意分寸,沒敢太過分。飽了肚子,翌日就背著簍子上山砍柴火去了。
白娘子母女倆住在九裏村,花銷小,除去白娘子自個兒接的秀活兒,蕭大朗每月還拿軍餉回來。所以家中一般半月吃兩次肉。
這,也比村中很多戶人家好多了,一開始白娘子沒反應過來,等到幾次,鄰裏孩子在院門口眼巴巴地望著。她沒給,孩子們就被各自家老子娘拎著耳朵回自家院子,嘴裏還罵罵咧咧道:“誰讓你趴人家院門口的?丟不丟人?!你是人家孩子,還是我孩子?我告訴你,就是你沒爭氣,從我肚子裏爬出來!肉是不可能吃的,家裏一大家子不過活啊?!哪像人家就一個閨女,男人還是軍營的!是你娘我的肚子太爭氣!生了你兄弟姊妹好幾個,養是養得起,想吃肉,等過年沾沾葷腥吧!”
這指桑罵槐的,當誰聽不出來?
第二天,白娘子就做了點心,給街坊鄰居送了過去,隻除了那家指桑罵槐的。之後再做肉菜,那都是把廚房門縫堵得嚴嚴實實的,生怕被人惦記上,再上演被人惦記這一出。
她也理解過來為什麼當初蕭家落戶會在村尾了。
剛來村裏落戶的,那都屬於外來戶,除非你足夠給村裏帶來利益,否則就得偷偷摸摸。被人惦記上,大事不會有,小麻煩會纏上人。
在他人眼中,你都這麼有錢了,頓頓大魚大肉了,還在乎那點小事?
現在的白娘子很低調,除了撿柴火,花幾個銅板讓村裏孩子們一起撿外,讓鄰裏少了那仇富心理,其他時候都窩在房間,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蕭大朗背了一簍的柴火回來,又把飯燒上,炒了幾個素菜,蒸了兩碗臘肉和香腸。
這臘肉和香腸是老夫人給的,還給了不少幹菜。他幾乎是夜裏回來的,背著這些東西也好掩人耳目。
剛想端菜,見白茵茵拿了帕子往鍋裏伸,他忙道:“我來端,這玩意兒燙手。茵茵,你去洗碗筷就好。”
白茵茵看了看他,覺得不是在說假,便噔噔噔往水缸處而去。
她剛進來時,發現柴砍了大捆回來,兩個水缸也挑滿了……
每次去村子挑水的,都是娘。娘力氣不大,挑一桶撒大半,冬天還好,不缺雪水,夏季那是用錢買回來的,娘心疼銅板,她也怪心疼娘的身子。
把碗筷洗了端上炕,飯菜也端上了炕桌。
褥子和床單都被換了,清晨蕭大朗去砍柴的功夫,白娘子知道中午要在這張炕上吃飯,便開了窗提前散味兒。
飯桶提上桌後,白娘子先給打了三碗飯。
扒拉了兩口,蕭大朗才聊起正事來,“我帶回來的肉,你和孩子別省著。這東西在鍋裏煮一煮蒸一蒸就能吃,還散不出味兒,你和孩子身子太弱了,得好好補補。”
“嗯,我知道了……家裏養了幾隻雞,每天下的蛋都是留著我們母女倆吃的。”
“這哪夠?下次我再多帶點東西回來。哦對了,軍營中現在不太平,恐怕等開春雪化了,有仗要打。如果世道亂了,我又沒在你們身邊,你帶著孩子去找唐大夫,蕭家會給你們庇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