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能感覺到,黃忠那種蓬勃的即將要實現剛柔並濟融會貫通的力量,也就意味著黃忠很有可能要邁出最後一步了。
“果然不出山自己永遠是一隻井底之蛙嘛?”趙雲黯然地想著,自從出山以來,他已經多次被震撼到了。
不論是顏良麹義,還是典韋許褚,又或者是馬超龐德,當讓他感受到了世界的多樣。
“與天下英雄爭鋒啊!”趙雲心中湧現出一種渴望,一種讓天下人都知道自己常山趙子龍威名的渴望。
安置好了三人之後的穆易滿意地在自己的計劃書上寫下三人的名字,雖說有點倉促,不過這也是無奈之舉,本來盧俊義和關勝就有點獨木難支的意思。
和騎兵作戰,最好還是用騎兵比較好,金國的騎兵始終是穆易警惕的一個點。
能用輕騎兵和突騎兵把數十萬的北宋禁軍打的潰不成軍,是很需要能力的。
而且,金兀術並不是一個孱弱的對手,以金兀術的戰績來說,平移到武廟之中,也是十哲之下最頂尖的一批。
況且宋世界本身就帶有一些神話色彩,嶽飛號稱金翅大鵬轉世,金兀術也號稱是赤須龍轉世,某種程度上來說,金兀術很強。
而且是全方位的強,可以說是名將檢測機,能打過金兀術的就是響當當的名將。
整個南宋做到這件事的也就隻有兩個半,分別是嶽飛和吳玠,以及韓世忠。
不過眾所周知,守城永遠比攻城難度低,吳玠也隻有防守之力,而無反擊之能。
整個南宋也隻有嶽飛是正麵將金兀術擊潰,並且開始逐步收複失地,逼得金兀術不得不動用盤外招。
至於其餘將校,例如劉世光、張俊,能和前麵這幾位並列中興四將,隻能說是擁立有功,從龍有功。
張俊被金兀術直接幹挺,劉世光倒是沒有什麼大失敗,但是也沒有什麼亮點,後期甚至連不出兵不抵抗,軍紀也差的一塌糊塗,反正就一副開擺的架勢。
韓世忠還有個黃天蕩,這兩人是一點沒有,甚至張俊後來和秦檜一起陷害嶽飛,然後南宋稱臣。
洗都洗不了,要不是後麵金走上了遼的老路,被蒙元幹挺,南宋多半就不是稱臣了,而是真的被金收入囊中。
不過穆易並不擔心怎麼對抗金兀術,他這邊剛剛來了三員猛將,而且周侗已經親自出馬去找嶽飛了,打算勸嶽飛加入穆易這邊抗擊金國。
說實在的,放在任何一個朝代,都很難看到君臣離心離德到這種地步,基本上宋朝統治下就沒有看朝廷順眼的。
就連韓世忠這種從龍之臣,對於趙構都是一百個不滿意,如果不是沒得選,他們鐵定不選趙構。
趙雲、馬超、龐德、黃忠、太史慈,盧俊義、關勝七員猛將已經足夠。
現在穆易就在等金國和北宋徹底聯手擊敗遼國開始翻臉,到時候就是他這個黃雀出擊的最好時刻。
賈詡撒出去的斥候,現在也基本上摸清楚了金國的軍隊勢力,和北宋一樣,幾乎到了一個人均雙天賦的地步。
尤其是金兀術的本部,號稱鐵浮屠的精銳,更是實打實的三天賦軍團,超過其他金國精騎一大截。
相比之下,隻能說遼國滅的不冤,硬實力上就和金國差了一大截,內部還動蕩不安,遼國不滅都沒有天理。
不過相較於金國的精銳而言,更讓穆易覺得棘手的是金國的附庸,也就是以前的遼國附庸,也正是因為這些附庸倒向金國,才導致遼國滅亡。
如果這些附庸能夠團結在遼國周圍,金國還真不一定是對手。
不過這又回到了老路之上,遊牧民族本來就是強者為尊,你遼不如金,他們自然會選擇擁護金。
反正遼國對他們的壓榨不輕,雖然金國也不是什麼善茬,但是反正都是被壓榨,為什麼不換個強的。
這些附庸雖然沒有多少實力,但是單天賦軍團還是不在話下,和金國的精銳結合在一起,足有十數萬,紙麵實力就讓人覺得窒息。
見諒,狀態還不是很好,更新太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