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暫避法華寺
自臘月初,欽天監便已向中樞數次提醒大雪將臨。
臘月初六,京畿各州縣均是大雪漫天,七日後整個順天府、陝西、山西、山東、遼東五地紛紛六百裏加急,文人踏雪尋梅的浪漫,讓無數百姓饑寒交迫、踏上了求生的流民生涯。
臘月十五,奉天殿大朝。
皇恩浩蕩,聖旨明發各部,由戶部撥發大批救災的糧食、布匹、藥材馳援北地各州縣、別的地方暫時還沒有收到消息,但京畿之地,各州縣衙門早就在縣城外搭建了簡易的避寒之所,一日兩餐,賑濟災民。
這一次皇帝可是親自挑選了巡察禦史查訪各地,三日砍了三個貪墨賑災錢糧的縣令,極大的促進了此次救災的進度。
可以說,別的地方不清楚,北直隸治下的各州縣,絕對不可能讓數千流民彙集京城。
流民不是流民,那會是什麼?
原本放鬆的賈琮第一時間就察覺了不對勁,正打算繞過東門往城南方向趕路,卻聽前方已經尖叫連連……
“小三爺,出事了。流民中冒出數支人馬,開始殺人劫財,四城外皆有匪寇作亂,有一隊大概一百來人的匪寇,往咱們這邊來了!”
親兵氣喘籲籲的稟報之後,賈十一連忙派人再探。
賈琮毫不猶豫的說道:“撤回法華寺,派人尋機回城報信。十一叔,讓人去前方收攏各家人馬,於法華寺彙合!”
賈十一皺眉提醒道:“小三爺,人越多,目標越大……”
“各家都有護衛,緊靠咱們這十來個人,根本保不住自己。人多力量大,到時候在法華寺據險以守、靜待援兵總比凍死在野外強。”
賈琮當然也知道人越多目標越大,可京畿一亂,四門緊閉的情況下,僅僅依靠出門時帶來的十名護衛,還不夠這群匪寇塞牙縫的。
就算隱藏的好沒有被匪寇發現,這大雪漫天的,他們連一夜都撐不過去。
賈十一派出了五六名親衛去收攏各家隊伍,等賈琮再次返回法華寺時,此地的法會年集還沒有結束。
當賈琮將“流民”作亂的消息告知法華寺的住持時,這位慈眉善目的老和尚終於意識到了危機,不但派人將消息傳往各處,更是招呼著賈琮等人去客院暫閉。
“糟糕,三哥還在梅林那兒玩耍……”
黛玉來到客院精舍坐下就想起了今日認親的堂兄,憂心忡忡。
賈琮安撫說道:“放心,我已經讓十一叔去找了,估計一會就會前來寺中與咱們彙合。林姐姐安心歇著,我這就去前殿看看情況,與住持商議一下防守事宜。”
黛玉也知道自己不能給賈琮添麻煩,便起身給賈琮係上紅錦披風,柔聲叮囑:“莫逞強,今日來法華寺參加佛會的有不少皇親國戚、文武大臣,萬事自有大人處置。”
“知道了、知道了,林姐姐越來越像當阿娘的,嘮嘮叨叨……”
噗嗤!
一旁的雪雁與紫鵑被賈琮的話給逗笑了,刹那間屋子裏緊張的氣氛緩解了幾分,讓黛玉等人的心輕鬆了不少。
……
賈十一帶回來的不隻是林柏一人,這群在京城待考的舉子來自大夏各省,足足有數十人居多。
當賈琮來到前殿時,佛像下的各個蒲團上已經坐滿了達官顯貴。
這群往日高高在上的貴人們,此時幾乎都是滿臉的慌張與憂慮,在看到一個錦衣稚子進殿時,卻有不少人感激的站起身來。
“嗯?”
賈琮還有些疑惑,卻見其中一名居長老者,親切的迎了上來,順勢就要給賈琮拜下。
“多謝小賈千戶搭救之恩,若不是遇到小賈千戶派來的人,老夫和老夫的孫兒,怕是要死在賊寇的刀下了。”
“夏老尚書,別,您老這是想晚輩折壽?”
先不提這位夏老尚書夏令行致仕前便已是禮部尚書這等清貴之首,光是人家那長長的白胡子,賈琮就不敢受這個禮。
而且這人還有個特殊的身份,未來嶽父大人林如海的座師,昭武三十六年會試的主考。
其中任何一個緣由,都是賈琮不能受人家拜謝的原因,真折壽啊!
他連忙避到一旁,上前攙扶。溫聲詢問,原來是賈家的親兵去收攏前方各府人馬時,正好瞧見被數名賊寇圍攻的夏家馬車,老尚書是個清貴人家,出門就帶了一個文弱孫兒,兩名普通的護衛和一個駕車的老仆。
被賊人一個回合就殺得隻剩他們爺孫了,要不是賈家的人出手,這會他們爺孫真就要死在賊寇的屠刀下了。
“多謝小賈千戶救命之恩!”
剛剛把夏老尚書攙扶坐下,殿中不少人都依次拜下致謝,倒是把賈琮鬧了個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