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跟皇帝老爺去吃席
重陽節後,各地的秋收成果送抵京城。
元祐七年似乎比昭武年間還要更像盛世,光是北直隸、山東、山西以及河南的糧食產量,就已經足夠養活半數大夏百姓,這還沒有計算作為國朝糧倉的蜀地、江南等地的收獲。
林如海連回家的時間都沒有,在戶部忙的腳不沾地。一向注重儀容的林探花,甚至雙眼布滿了紅絲、頂著一頭散發參加了九月下旬的一場大朝會。
那種憔悴卻也瘋狂的模樣駭得皇帝老爺直接當庭喊來了禦醫,得知其二十多天沒有好好休息,身子虧空的厲害,當即就嚴令其暫時放下手頭的工作回家休養。
土豆已經足以在全國推廣種植,不過戶部還是接受了賈琮的建議,隻在北地幹旱之地以及土壤貧瘠之地種植土豆,其餘產糧區依舊種植水稻等舊有的糧食。
反倒是玉米這種產量高、成熟期短、易儲存的糧食,戶部在今秋大規模推廣,特別是遼東、山西、陝西以及河西的軍屯,一半的田地都種上了玉米。
這玩意簡直就是天生為軍隊生的,玉米不但可以食用,秸稈還能當做飼料用來喂戰馬。
糧食豐收所帶來的變化肉眼可見,往年這個時候北地各省送來的奏折無不是要錢、要糧防備冬日雪災。
可僅從京畿各州府傳回的消息來看,隻需依靠府縣糧庫的儲備,就足以應對今年冬日可能出現的雪災糧荒了。
《詩經》有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十月朝、穿棉襖,吃豆羹、禦寒冷。初一大朝,天子以穿冬衣的儀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經來臨。
皇帝行“授衣”之禮,並把剛收獲的赤豆、糯米做成熱羹賜給群臣嚐新。
賈琮從宮中參加完大朝回府後,攜黛玉出京往東,至大報恩寺為親祈福,並為故親燒獻衣物。
連雲衰草,連天晚照,連山紅葉。
西風正搖落,更前溪嗚咽。
燕去鴻歸音信絕。
問黃花、又共誰折。
征人最愁處,送寒衣時節。
上香祈福,給往生牌位前的長明燈添了燈油,燒獻完衣物後,賈琮陪著黛玉遊覽秋日的大報恩寺。
秋風紅葉,琉璃塔外紅楓林景色宜人,衝散了方才湧上心頭的思親悲戚。
兩人正想上塔遠望,不料還未靠近就見一隻黃白相間、花臂紋身的金漸層遠遠跑來,一下子就撲倒了賈琮。
“你這家夥有多重心裏沒點數嗎?想壓死我……,住嘴,不許舔!!!”
賈琮好不容易將湊過來的毛茸茸大腦瓜掰到一旁,身旁的黛玉正摟著一個小人兒看自己與大貓在地上滾著玩。
“淳兒,你怎麼出宮了?還跟大將軍一起。”
“我跟爹爹來的,大貓貓陪我一起。”
淳兒給賈琮送上甜甜的笑臉,大貓兒順勢用腦瓜蹭了蹭賈琮的胸膛,將好不容易掙紮起身的賈琮又給拱倒了。
“嗷嗚~”
“別喊了別喊了,我沒帶肉幹!”
這貓越來越重了,賈琮掙紮了數次,最終在兩個姑娘的“幫助下”躺平在紅楓下,任由大貓與兩女的“蹂躪”。
三人一貓玩了好一會,大太監夏守忠扶了賈琮起身,說皇帝老爺有請,這才齊齊入塔,直登頂樓拜見。
“臣(女兒)拜見陛下(父皇)~”
“嗷嗚、嗷嗚~”
皇帝老爺穿的如同富貴員外,正憑欄遠望。衝賈琮隨意的擺擺手說不必多禮,反倒是對黛玉甚為親切。
又是讓人送來茶點,又是詢問天氣轉涼,身體如何。
琉璃寶塔共分九層八麵,高達二十七丈。塔身有鐵索八條,垂鈴七十二個,垂鐵鈴八十個,塔身外燈一百二十八盞,琉璃燈十二盞,塔窗明牖以蚌殼磨薄為之,甚為壯觀。
西望京城,可見城郭威嚴,亦可見絡繹不絕的香客順官道而來。寺外主道兩旁頗具煙火氣,遠遠望去有小販穿梭於香客間,叫賣物什。
皇帝老爺很喜歡這樣的場景,加之居高臨下,遠看治下祥和,心中很是自豪。
都言昭武年文治武功,朕之元祐當更勝一籌。
百姓能有餘錢來寺廟上香祈福,能帶著孩子逛著街市,豈不是朕這個皇帝的功勞?
民富國強,天子之恩澤也!
皇帝老爺心情舒暢,跟賈琮閑扯了一會南邊的事,又說要帶他們三個小孩去吃席,施施然下了琉璃寶塔,臨出發時還給三人一人買了一小盒零嘴。
原本賈琮與黛玉定好了大報恩寺的素齋,可皇帝老爺口中的吃席更讓兩人期待。
也不知道是誰,竟然能請了大夏至尊出宮赴宴。
等到了地方,賈琮才明白皇帝老爺為何會不顧被禦史噴唾沫星子,也要在大朝會結束後微服出宮。
大報恩寺不遠就有一座皇莊,車馬停在了莊外,賈琮一下馬車就聽到了莊中的歡聲笑語。
莊中的管事與幾位雙鬢花白的老者早已收到消息,等候在進莊的路口處。
“老奴拜見皇爺,聖躬萬安!”
“末將拜見四爺,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幾位老者方才看起來還是垂垂老矣、弱不禁風,在拜見皇帝時立馬聲音洪亮,精神抖擻。
特別是看向自己時,眼神淩厲,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柄藏鋒於鞘的利刃,隨即可以迸發出致命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