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請教一下倫理之學
倘若瓦剌撤藩設郡並入大夏,秦、晉兩省就是連接瓦剌、韃靼以及大夏的戰略要地。
其中以大同、延綏兩鎮最為關鍵。而作為大同鎮的大後方,開國之初可以說是重兵把守,包括太原府在內的山西所有州府幾乎是處處備有常備軍,由開國四王之一的北靜郡王府以及寧國公府分領大軍鎮守。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夏三代帝王接連北征大漠,特別是昭武年間五次北征打的韃子哭爹喊娘,大同鎮所要麵對的壓力驟減。
加之北靜郡王府在戰時犯下大錯,以上交兵權的方式換取了皇帝的原諒,算是明麵上退出了山西。
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水家在山西經營多年,勢力錯綜複雜,盧氏就是北靜郡王府埋在山西的暗棋之一。
布政使司的後院已經被劉淮征用,他將賈琮、張正矩叫到書房,將盧氏的口供交給二人。
“南越國滅,水溶至今不知所蹤,沒想到這麼久了,山西還有水家的人在背後攪風攪雨。”
“水家的人?”
若不是劉淮提起,賈琮都快忘了有北靜郡王府這回事了。
這塊匾額紅底金漆,紅綢披蓋,銅鑼開道,由禁軍抬著在太原府城轉了一大圈。
“伯爺說的是,是下官想岔了。”
“他娘的,咱們都被盧寰這老賊騙了!”
盧寰這會反倒是病去三分,臉上泛起了詭異的紅色。
“伯爺,盧震不在府城,下官得到的消息是,盧震早前就去了大同,至今還未回來。”
這種事在國朝可以說是司空見慣數不勝數,徐晉在南直隸清丈田畝推進艱難,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江南投獻之風盛行。
罪責重者剝奪功名,罪輕者三年內不得應試。隻這一條,就讓整個山西的混亂息了大半。
事實上太原城中鬧事的士紳中,有不少人在前來太原之前去過平陽府。
原本哄鬧的太原府一下子就安靜了,那些糾集一塊對抗欽差行轅的人就像是被掐住了脖子一般,偃旗息鼓。
田產,還是握在自己手中更安心些,多繳納幾十斤糧食而已,也就幾塊土豆的事……
賈琮擺了擺手,下令大軍入城。
平陽盧氏的異常,還是這位知府大人在聽到賈琮來了太原後,秘密派人送的信。
娘的,水家還真是陰魂不散啊!
從第一代北靜王到水溶,就沒有一個簡單的角色,都是陰人的主。
“王爺打算怎麼處置此事?抓?還是暗中調查?”
直到劉淮派了隨行的官員帶著那塊匾,敲鑼打鼓的出了太原府南下,聚集在太原府中的士紳們終於炸開了鍋。
哐當!
絕大部分的人已經無法分辨真假,但他們不得不謹慎的停止了去布政使司衙門叫囂鬧事的行為,打算靜觀其變。
所以賈琮這一回前來沒有瞞著他,而且早早派了心腹送信,讓藍景文早一步安排人盯著盧家。
他一把揭開被子,抬腳踹翻了跪地求饒的婢女。
正給盧寰喂藥的丫鬟在聽到這聲驚呼後,手一抖藥碗就翻落在了床榻上,把蓋在盧寰身上的絲被都給浸濕了。
很快,太原府的官員百姓都知道了一件事,欽差行轅能這麼快就查到諸多貪官汙吏及不法士紳豪商,那都是聞名三晉平陽盧氏奉上的名單。
“我早說過,盧氏女是代王正妃,哪怕如今沒了當世子的外甥,隻要盧氏女還在,平陽盧氏就是皇親國戚,跟咱們不是一條心啊。”
前往平陽府送匾的隊伍出了太原府後一路敲鑼打鼓,慢悠悠的走了大概一天後就停下了腳步。
盧寰的第一反應就是東窗事發,這個感覺實際上在賈琮剛入太原時就有了。
等到賈琮笑嗬嗬的走出布政使司衙門,拔出半截雁翎刀時,“義正言辭”的士紳老爺們紛紛閉上了嘴巴,一哄而散。
隻不過那會他還抱有一絲僥幸,畢竟他盧寰能將整個山西的士紳大族鼓動起來,法不責眾,難道朝廷還能將他們都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