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對抱著新生兒的年輕夫妻。
“人太多了,還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早知道下午再來了。”
“一大早喂奶,寶寶又吐了,吐了就哭,一哭就咳嗽,不早點來怎麼知道他什麼問題啊?”
“你看他現在多乖,醒了也沒哭,根本不像個有病的樣子。”
“有沒有病是你說的麼?你是醫生麼?”
“不要自己嚇自己,咱們出院的時候護士說了,孩子的胃容量很小,吐奶是正常的。”
“人家說的是‘偶爾’吐奶正常,寶寶頓頓都吐,你覺得正常麼?”
“吐了他還會再吃啊。”
“那體檢的時候,社區醫院的醫生為什麼要建議我們來醫院看看?”∞思∞兔∞網∞
“我跟你說,社區醫院和這些醫院都是有關係的,社區醫院賺了我們的體檢錢,還要讓醫院再割一茬韭菜,你就是單純,才相信這些人!”
“我就相信!寶寶他不是隻吐奶,我們寶媽群裏說,人家家的寶寶42天體檢,體重增加三五斤,咱們家隻有一斤多點兒。”
“我的天還要比體重,每個孩子不一樣的啊,長得有快有慢,你為什麼非要覺得不正常呢?”
“正不正常來看看不就知道了?都已經來了,看完就走了你還要吵什麼?”
“是你在跟我吵!”
“是你不相信我說的話,你從來都不認真聽我說什麼,都是糊弄,我說什麼你都是嗯嗯是麼好行之類的,你到底知不知道我在說什麼!”
“哎,不是我不相信,你媽也說小孩吐奶沒關係的,再吃就行了。”
“我媽是醫生麼,你媽是醫生麼,為什麼你就信他們不信醫生呢……”
分診護士提醒他們小點聲,和護士吵了兩句,還沒安靜一小會兒,又因為爸爸要不要一起去換尿片吵了起來。護士私下裏給楊朔發消息:小楊主任,你的22號這家人吵了一早晨了,看樣子很難搞。
ShawnYang:謝謝提醒,相信我,能擺平。
22號家庭進了診室,楊朔剛剛把聽診器放在孩子胸口,還沒開始仔細聽,寶寶的爸爸便問道:“醫生,孩子看起來很正常,就吐奶,沒必要來醫院對吧?”
“要不要來醫院看病,醫生的標準是醫生的,家長有家長自己的判斷,你們也隻有到了醫院才知道具體是什麼問題。而且,還在吃母乳的嬰兒,不清楚有沒有狀況的話,以媽媽的判斷為準,畢竟爸爸沒有喂養這個功能。懂了麼?”
孩子爸爸閉上了嘴。
楊朔在孩子的上腹部觸及到了明顯的橄欖狀幽門腫物,寶寶不太舒服,又哭了起來。
“初步判斷是肥厚性幽門狹窄合並腹股溝斜疝,我開一個B超單,你們先去做檢查。”
孩子媽媽問:“那醫生,這個病好治麼?”
“可以手術治療,效果還是很明顯的,放心,不算複雜。”
“需要做手術啊,手術您來做麼?”
“不,需要轉到小兒外科。”
孩子爸爸問:“不能吃藥麼?這麼小的孩子能做手術麼?”
“藥物治療失敗率很高,而且住院時間也長,孩子很辛苦。”
關於要不要轉外科擇期手術的問題,兩位家長又爭論了起來,楊朔耐著性子由著他們吵了一會兒,寶寶又開始哭。
“可以了。”他罕見地沉下了臉,“我覺得你們再吵下去就不像是想要好好看病的態度了。”
他很少對小朋友的家長說重話,畢竟孩子生病,每個家長都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