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禦街遊(1 / 2)

說起這個時代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莫過於大宋行在所臨安。並不算寬敞的城市裏麵,光是錢塘、仁和兩縣(城牆內)的戶口就接近20萬!按照一戶5人計算,便是整整100萬人口,如果考慮眾多沒有落籍的流動人口,全城約有140萬人左右。放到此時的歐洲,差不多是一個不算太小的國家了。

那麼多的人口聚集一處,這臨安城自然是寸土寸金的所在了。而大宋天子腳下的民眾,也有幸提前好幾百年沐浴在了高地價的陽光之中!而臨安的高地價,又讓一座座高樓平地而起。

臨安,竟然是一座高樓林立的大都會!而臨安最繁華,肯定也是土地價格最高昂的禦街兩側,全都是一棟緊挨著一棟的“高層建築”。

“……木頭房子居然能蓋得恁般的高,就不怕塌了麼?”陳德興不是第一次來禦街了,不過上兩次來都有些匆匆,沒有來得及好好欣賞這南宋臨安的繁華富庶。至於再早……那是屬於另一個魂魄的。

“怎會塌呢?”小公主揚起脖子,看著高高大大的陳德興,嘻嘻笑道,“倒是容易走水,幸好臨安城內河流遍布,就是走了水也容易相救,不過早些年還是燃過幾次大火,燒了不少人家。”

“哦,這事兒我知道。”陳德興點點頭,他的記憶中有臨安大火的事情,這一世他的戶籍也落在臨安府的。知道臨安經常發生火災,為了防火,甚至還出現了專業的消防隊,名叫潛火司。

另外,一百多萬人聚集在一座大城市裏麵,每天所產生的廢水和生活垃圾也是個天文數字!而走在臨安禦街上,卻是聞不到臭味,也見不著淤積起來的汙水。這座城市和此時南宋的大部分大中城市一樣,是建有完善的排水係統,還有專人處理垃圾。

除了防火、排汙和垃圾處理之外,一座百萬人口的城市還有一些更為重要的事情。比如一百多萬人靠什麼來養活和這座城市每日所需的生活資料的來源……

和後世滿清帝國的首都,那個僅僅隻有七八十萬人口的北京(北京的人口是清末民初才開始大增長的)不同,南宋行在所臨安並不是一座單純的消費型都市,而是一座依托手工業和商業而發展起來的商業都市!

一百多萬市民中的大部分人都是生產者,城市的手工業相當發達,官營的手工業作坊多集中在城市北部的武林坊、招賢坊一帶。瓷器的官窯則在城南鳳凰山下,稱內窯。私營手工業則遍布全城,其中生產規模最大的是絲紡業和印刷業。此時的臨安絲綢是全世界最高檔的紡織品,通過南宋和大食海商銷往整個文明世界——和後世明清時代的海貿模式不同,南宋的海貿不是守在國內等洋商上門,而是主動造船出海!南宋的商人,此時遍布南洋、日本諸地。

而臨安、明州、泉州和廣州等南宋四大都市,同樣也是萬國商雲集的國際大港。在臨安禦街之上,不僅有黃麵孔、黑頭發的東方人,更有不少白皮金發的番商,甚至還能見到一些婀娜豔麗,金發碧眼,充滿了異域風情的胡姬在裝飾豪華的酒樓門前招攬著顧客。

“怎麼?這胡姬很美貌嗎?”發現自己的心上人正緊盯著個曲線婀娜的胡女在看,升國小公主的小嘴兒微微一撅,露出了生氣的表情,偏偏又萌態畢露,讓陳德興忍不住又想調戲這個小丫頭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