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陳德興和墨影娘準備設個法會超渡文天祥的時候,我們的文大狀元終於走完了慢慢長征路,到了後世被稱為墨西哥穀底的地方了。
一片荒原之中,文天祥蹲在山坡上,死死盯著遠處山穀中的景物。
山穀之中,赫然就是大片大片的建築群!
哪怕不用望遠鏡,隻是遠遠一看,文天祥心中也陡然升起了震撼的感覺。
這些建築,似乎都是用石頭堆砌雕刻而成的。哪怕身處二十裏外,文天祥都能感受到這些石造建築的氣勢恢宏。每一座建築,都顯得那樣高大氣派,特別是一座石頭壘成的小山一樣的建築,仿佛比文天祥在宋國見過的任何一座房屋都要大,都要宏偉。
這“小山”共有五層,高約20丈,底邊的周長足有數百步。“小山” 的正麵還建有踏道,踏道一直延伸到一條仿佛是大街的直道上。在直道北端的盡頭,還有一座小一些的石頭“小山”,這座“小山”的正麵還有由十二座平台圍成的廣場,仿佛是個閱兵的地方——這兩“小山”不會是兩座堡壘吧?
在大宋中過狀元,也算博學的文天祥,甚至猜不出這座好用大石頭砌成的“小山”是如何建成的?這些石頭是怎麼開采出來,怎麼運輸到這座山穀中的呢?
能建造出如此宏偉建築的人,又怎麼可能是蠻夷呢?又怎麼可能沒有鐵器和銅器呢?沒有銅和鐵,他們是怎麼把石塊開鑿出來的?根本就不可能嘛!
看來居住在此的土著,應該和漢人差不多,不,說不定比漢人還有能幹。這裏那麼高大的石頭房屋,想來比臨安隨處可見的木屋難建造多了。
“沒有人!這裏仿佛是空的,沒有人居住!”
獨臂道人楊阿過用僅有的一隻手舉著望遠鏡仔細地觀察了一遍又一遍,最後還是搖搖頭。“真的沒有人……這是座廢城,看來已經好幾百年沒有人居住了。”
幾百年?這是幾百年前的明洲土著建造的?
“何以見得?”文天祥將信將疑地問。
“沒有老百姓的房子……”楊阿過是經曆過遼東被蒙古占領和荒廢的時代的,見過無數荒無人煙的城池和村鎮。對“遺跡考古”那是非常有心得的。“石頭大屋有一些,還有兩座堡壘仿佛的東西,但那不可能是尋常百姓居住的。老百姓的房子呢?都已經沒有了蹤影,顯然是被荒廢很久了。”
蒙起這個時候已經站了起來,他也用望遠鏡四下張望過了。這裏的確沒有人煙!而且隻有高大的石頭建築,沒有低矮的民居——在他看來,尋常百姓的房子多半是木頭或是稻草搭成的……如果這裏有稻子的話。這些木房子和茅草房子當然不會像石頭大房子那麼牢靠,被放棄以後幾十年上百年也差不多毀幹淨了。
“那裏的確沒有人!”蒙起撇嘴搖頭,“那麼大個城,居然沒有人煙,這裏的人真奇怪……咱們南下的途中,可遇到過不少野人,都住在帳篷裏麵,他們就不會搬到這裏來麼?”
印第安八旗兵南下的這一路,可真是長途慢慢啊!一路上翻山越嶺過沙漠,還不時的和裝備極差的野蠻人開戰——在穿越了一大片沙漠地帶後,人口仿佛就變得稠密起來,南下的印第安八旗兵經常會遇到一些奇奇梅克部落,這些部落大多好戰,而印第安八旗為了搶劫補給,也經常會主動挑戰,所以交戰非常頻繁。不過所有的大小戰役,都是印第安八旗獲勝。
因為那些野蠻人的武器太差,他們仿佛沒有弓,遠射程的武器隻有標槍。最常用的肉搏兵器是一種五尺多長的石矛和一種很奇怪的“狼牙棒”,狼牙棒的頭部不是鑲著釘子,而是一塊塊的黑曜石,磨得鋒利。
但是這些並沒有給印第安八旗造成太大的殺傷,因為蒙起不等敵人靠近,就會命令他的印第安八旗射箭!
一萬人的印第安八旗兵中,使用長弓的人至少有五六千。那可是箭如雨下啊!而那些和印第安八旗為敵的野蠻人,連像樣的盔甲都沒有,最多有一名小小的盾牌,如何能擋住雨點般射來的箭簇?往往幾輪羽箭,再加上一次長矛衝鋒就能解決戰鬥了。
不過這些野蠻人比金山的印第安人還是要先進一些的,首先他們有布。而且還是棉布,印第安八旗的戰利品中就有不少棉甲。很顯然明洲這裏有人種棉花,還會織布。
除了布,印第安八旗還從對手那裏繳獲了不少玉米——名稱當不叫玉米,而是叫瑪雅米。這是鯊通海說的,這種黃色的顆粒狀穀物是瑪雅人的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