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忠臣是怎樣煉成的 一(1 / 2)

地上的雜草輕微的一動,一架大號望遠鏡被人架了起來。左右擺動著將臨安城北,運河西岸的情況全部收入了視線當中。這裏是宋軍臨安城防的前沿,就在明軍挖壕圍城的同時,宋軍也同樣在加固防禦,依托三個呈品字形布局的堡寨,將其加固擴建,還構築了胸牆甬道,還用鹿砦拒馬掩護兩側,將三座堡寨連成一體。

堡寨前方還設置了不少鹿砦拒馬,堡寨的城牆上麵,還隱約能看到大炮的蹤跡,多半還有三弓床弩存在。堡寨後方,還有不少堅固高大的院落,孤零零的佇立在那裏。這應該是宋軍拆除臨安城外建築時故意留下的,那裏已經被改造成了宋軍的據點。這些據點的存在,正好可以掩護堡寨後方的交通。臨安城的援兵,隨時都能出擊增援。

透過這架望遠鏡觀察的人,就是大明皇帝陳德興陳聖人本人。這幾天他連日都在前線各處視察,基本上摸清了臨安城的防禦狀況。一群明軍近衛軍士兵還有參謀都蹲在這條壕溝裏麵,衛護著他們的聖人。這裏可是對麵宋軍的大炮和三弓床弩射程之內啊!聖人居然親臨第一線觀察敵人的陣地。這些將陳德興當成神明的參謀和士兵們心裏麵都暖哄哄的。

有這樣的皇帝帶領大家,什麼樣的城打不下來?

陳德興雖然落籍安豐軍,但卻是在臨安長大的,就住在靠近餘杭門的安平坊。所以對臨安城北的地形非常熟悉,他現在隻是來最後看一眼完整的臨安城。

因為這次攻城戰將使用一種威力巨大的火炮——臼炮!等到臨安被攻陷的時候,這座城市恐怕已經變得滿目瘡痍了!

臨安城北附廓而建的街道現在都已經被拆幹淨了,隻剩少數房屋作為支撐點。幾座支堡周圍本來已經發展出了小鎮,現在也都把房子推平,射界掃清。幾個老掉牙的堡寨也加固過來,外圍還設置了不少障礙物。看來宋軍是下過些功夫在守城上了。若是用傳統的攻城之法,臨安這座堅城一定會讓明軍死傷慘重的。

陳德興活動了一下自己因為在壕溝裏蹲得太久而變得有些僵硬的身體,嚇得他身邊的護衛和參謀都提起了心。想當年陳德興就是用三弓床弩加天雷箭幹掉蒙哥的,現在可別自己著了同樣的道。那可就樂大發了。

還好陳德興是有太一神庇佑的,對麵堡壘上的宋軍壓根沒有發現什麼。而且就算發現了,他們也拿壕溝裏麵的對頭沒有什麼辦法。畢竟三弓床弩和他們的銅炮都是直射武器,對幾百步外的壕溝沒有什麼辦法,發石機又打不了那麼遠。至於出動步卒……那還是算了吧。明軍的壕溝裏麵都有穿著鋼甲的神射手和刀盾手駐防,宋軍根本打不過人家。在這道長壕外麵,還有近衛騎兵師的鋼甲騎兵,這可都是宋軍步兵的克星。更不用說,明軍的炮壘就在壕溝北麵一二百步的地方,一發霰彈打過來,保管叫宋軍屍橫遍野!

陳德興終於順著交通壕撤下去了,前沿的情況他都已經了解。犯不著再在這裏冒險,他們一行人靜默無聲地退到了一處炮壘後麵。這裏有一個臨時指揮部,是在一個人工挖掘的大坑裏麵,上麵搭了棚子,下麵還鋪上了竹席,幾張矮腳桌拚在一起,一張碩大無比的地圖就鋪在上頭。

陸虎、劉和尚、任宜江、張熙載還有其他幾個參謀都已經就位,看到陳德興到來全都起身行禮。

不時有傳令兵進進出出,大聲通報著各個炮兵陣地的準備情況。

臨安城攻防戰,很快就要正式打響了。

而這一場城市攻防戰,毫無疑問,又將是一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攻堅戰!

如果從高處俯瞰,就不難發現,明軍的壕溝是有寬有窄的。在靠近宋軍堡壘的地方,有二十四處挖掘得特別寬大的橢圓形深坑,二十四門又粗又短的臼炮正擺放其中。這裏距離宋軍品字形堡壘群中那個最突出的堡壘,不過三四百步。對於最大射程可達三裏的大口徑臼炮而言,在這個距離上轟擊一座城堡,基本上沒有打空的可能,隻要大約瞄準一下打出去就行了。

在明軍如今的序列中,臼炮兵並不屬於野戰炮兵,而是直屬陸軍部和陸軍參謀部共管的攻城炮兵司。而攻城炮兵,顧名思義就是專門用來攻城的炮兵。裝備的都是大口徑重炮和臼炮,這次運到臨安前沿的都是口徑達到10寸的臼炮。這種外形好像口大鍋的大炮全重都在5000斤左右,被安放在一個不能移動的木架子上,木架子則被牢牢固定在地麵。每一門臼炮的兩側,都有用裝滿了泥土的蒲包壘成的胸牆,將大炮和彈藥、火藥分隔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