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希爾低聲道:“其實……巴士拉沒有什麼。”
的確沒有什麼,石油還沒有發現,就是發現了也不值錢。而且現在巴士拉的貿易港作用也蕩然無存,波斯灣被明軍艦隊牢牢封鎖著呢!
這個巴士拉唯一的價值,就是夏爾.台伯河兩岸的肥沃土地。但是由於勞動力不足,真正被開墾出來的地盤也不多——托了蒙古人屠殺的福,曾經人口密集的巴格達和巴士拉都成了荒蕪之地。遠遠比不上地中海東岸的敘利亞。因此阿八哈也把這塊地盤當成了雞肋,隨手就丟給卡拉溫了,同時也是將卡拉溫當成了一個抵擋明軍入侵的肉盾。
可是現在,卡拉溫這個肉盾還沒有完蛋,伊利汗國卻已經被明軍西征軍攻占!
現在,明軍西征軍在北,明軍的南洋艦隊和大食軍還有陳德興親率的軍隊在南。卡拉溫被夾在中間,怎麼看都隻有一條死路。
馬希爾斟酌著道:“若是能以巴士拉換到安條克和埃德薩,倒也不失為一個出路。”
安條克公國在五年前被拜伯爾斯滅亡,現在是馬木魯克蘇丹的地盤。而埃德薩在安條克東麵,現在也是馬木魯克蘇丹的地盤。不過這兩塊地盤一塊被蒙古人蹂躪過,一塊被拜伯爾斯自己蹂躪過——安條克公國的居民都被拜伯爾斯捉到埃及去賣掉了!
所以,這兩塊地盤對拜伯爾斯而言並不算重要。如果卡拉溫可以得到大明皇帝的支持,向拜伯爾斯索取兩地應該沒有什麼難度。
“這樣,咱們的北麵就是清國,東麵就是大明控製下的巴格達。”馬希爾分析道,“西麵是地中海,南麵則是敘利亞和埃及……如果能和各方麵保持和睦,商業方麵會有很大的利益。”
現在東西方貿易的航路已經轉移到了非洲航線,原本通過大食、波斯的貿易線路因為戰爭而基本中斷。不過這條路線也不是不能恢複的。畢竟繞過非洲的航路成本也不低,如果大食半島上的局勢能夠恢複安定。隻要關稅合理,商人們還是願意前來的。這樣就能給卡拉溫的領地帶來不少收益。
卡拉溫點了點頭,這個結果不算太遭。
“可是,那位世界之王會遵守和平條約嗎?”卡拉溫遲疑著問。
“會!”馬希爾思索了一下,重重點頭,“如果他想要在整個地中海沿岸建立直接統治,那麼他就根本不必和我們談判!現在,沒有任何力量能阻擋他的海軍和陸軍……我們加上基督教徒甚至加上蒙古人,都不足以抗拒大明的入侵!他們實在太強大了!”
“那他們為什麼不把我們都滅亡了?這樣中國皇帝就是真正的世界之王了!”
馬希爾搖搖頭,“因為他們能滅亡我們,但是卻沒有辦法統治如此複雜,而且距離大明本土又如此遙遠的土地。即便消滅了我們,也會有其他人起來,同大明帝國的統治者繼續周旋鬥爭。
與其那樣,還不如維持我們這樣的人存在,這樣大食、波斯的局勢還能安定一些,大明在這裏的殖民地才能安穩的發展。”
馬希爾分析的倒很有道理。如果卡拉溫、拜伯爾斯這樣的有力統治者全部倒台,那麼大明就必須在阿拉伯半島和埃及甚至整個北非建立起統治。否則就會出現權力真空和持續混亂動蕩的局勢,對大明帝國在地中海周圍的利益並沒有什麼好處。
其實對大明來說,拜伯爾斯、卡拉溫這樣的“大軍閥”和一堆不知名的小軍閥相比,還是前者比較容易對付——至少可以找到人啊!就如傻大木和卡大佐這樣的獨裁者,美帝至少可以對他們威逼利誘。要是換成了一堆不知道從哪兒冒出來的恐怖分子,手中的大棒和胡蘿卜都找不到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