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是嗎?”大穀光攝並沒有展現出多少驚訝的神情,常常往來香港和澳門之間的他,早就聞出了H藥味。
雖然英格蘭也是大清朝的傳統友邦——在大清代元之,英格蘭則是大元國的友邦,香港和魯昂之間的貿易給英格蘭帶去了極為豐厚的利益。
而且英格蘭一直都在大明帝國管控之下,不能隨意對大清國出手。哪怕在幾十年前的巴爾幹戰爭期間,英格蘭也沒有趁火打劫。
但是隨著三十年前英格蘭發生大革命,大明帝國對英格蘭的管控便漸漸鬆動了。
當時統治英格蘭數百年的金雀花王朝一度失去了王位,最後在大明帝國武裝幹涉的威脅下,英格蘭基督教大同黨的領袖們才答應實行君主立憲製——這不過是給大明帝國一個麵子而已。英格蘭的國王和貴族在大革命中幾乎失去了一切封建特權和財產。限製英格蘭王國完全轉變為公民民族國家的因素,也隨之消失。
公民民族國家在眼下這個沒有高科技武器,沒有信息化戰爭,但是卻有了大炮、步槍、機關槍,打仗也不靠武藝的時代,無疑就是最優越的。因為這種製度能夠最大限度地動員炮灰,而炮灰們隻要經過短時間的訓練就可以成為一顆合格的炮灰了。
而公民當家作主或是自以為當家作主的民族國家,如今世界上就是華夏帝國和華夏聯合王國,還有英格蘭王國……這三個國家的人口不過幾千萬,但是都建立了全民動員體係,可以迅速組建起上百萬人的炮灰部隊!
而且這三國的工業,也都有能力為如此龐大的軍隊提供武器彈藥。
相比之下,稱霸世界的大明帝國卻還是一個貴族和士紳精英共同統治的國家,擁有投票權的人數僅僅隻有幾百萬,占總人口的比例還不到百分之一。而且由於大明帝國長期稱霸世界,國內的民族危機意識幾乎為零。
幾乎全體大明成年國民都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因而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他們很清楚這個國家的主人就是少數貴族和精英……所以大明帝國的屌絲是不會為了國家在地球另一邊的霸權挺身而出的。
因此大明帝國是一個既沒有多少民族主義加持,又沒有公民國家金手指的老牌帝國主義。空有十一億人口,卻無法充分動員。隻能沿用花錢雇兵的募兵製,所以大明陸軍的規模隻在一百幾十萬。這大概就是大明帝國幾百年都沒有辦法徹底擊敗神聖天道國的原因。
基於同樣的理由,大明帝國現在也沒有足夠的陸上力量去打擊幾萬裏外的新興公民國家英格蘭王國……和這樣動輒能拉出上百萬新式陸軍的國家開戰,大明帝國至少要拿出幾十萬人雇傭軍!而且大明還需要在本土西部保持重兵,以對抗神聖天道國。還要在明洲保持強大的軍事存在,以平衡華夏帝國對華夏聯合王國的優勢。同時,大明還得在本土東部和遍布世界的海外領地保持必要的駐軍——所以大明不能從現有的一百多萬陸軍中抽調如多少兵力。隻能重新花錢雇傭,這對大明的財政而言將是非常沉重的壓力。
另外,花錢雇兵可沒有一聲令下動員義務兵來的迅速!花錢雇兵是個交易,人家不肯當兵也不能拿繩子去捆啊!而義務兵則是公民對國家的義務,不當不行的。
“英格蘭宣布總動員了!”拿破侖.波拿巴將報紙遞給了大穀光攝,“報紙上估計,英格蘭王國在三個月內就能把陸軍擴充到100萬。100萬新式陸軍是大清無法抵擋的……”
大清國的軍製是半雇傭半世襲,歐人區的旗人壯丁都是世襲兵,世世代代由朝廷養著,自然有當兵的義務。現在的十幾萬旗人新軍都是他們在做。而旗人區的四千萬人,幾十年來又一直處於神聖天道國的實際控製之下,那裏的旗人人口,早就不是大清國可以動員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