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節(1 / 3)

可惜, 他沒有入鏡。

在她糾結要不要留言暗示時,實驗室的集合鈴聲響了起來。

蘇晚隻能收起手機和其他組員一起下去。

三號也跟著他們下樓梯,它走路很穩, 幾乎和人沒有區別。

一樓空地隻有周島一個人, 他背著手看著八個組從樓上下來。

“周哥,我們今天要比賽嗎?”林樂問道。

在實驗大樓,這幫人喊誰都是老師,唯獨周島和張仁水不同,兩個人是S大學長, 地位超然,幾個S大計科院的學生先開口喊‘哥’,周島和張仁水也沒反應,後麵自然就這麼喊了下去。

“不比,今天是有東西給你們。”周島朝角落裏的幾個箱子指了指,讓他們去拿出來。

林樂最先過去打開,從裏麵拿出一個齒輪樣式的東西,他看了一會道:“這是諧波減速器?”

諧波齒輪傳動裝置在1955年被M國發明出來,多在工業機器人等產品減速應用上,所以俗稱為諧波減速器。

他現在手裏拿著的明顯是縮小後的諧波齒輪傳動裝置。

周島點頭:“泰隆集團和C大機械傳動實驗室合作研發出來的新型諧波傳動裝置,對穩定性作出了改變,你們換上。”

這些年J國一直對華國技術封閉,他們足足花四年時間才實現自主研發,突破所謂技術壁壘。

在接下來的多國聯賽上,要靠著這八台機器人展示他們的技術,不單單是所謂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在全世界依然處於一種停滯不前的狀態,他們的比賽也隻是打著這個旗號,哪國真的推進一步,也不用來參加賽事了。

周島似乎隻是來送這個裝置,簡單說了幾聲便匆匆離開。

除計科院的幾個人外,其他組員都有些激動,摸著新諧波減速器看來看去。

“蘇晚,今天我們把它給三號裝上去,你幫忙記錄一下數據。”林樂認真道。

“什麼數據?”

“以往國外用的諧波減速器雖然靈活度高,但散熱不好,容易產生損壞。”林樂低頭看著手裏的減速器,他已經迫不及待想要給三號裝上去。

八個組浩浩蕩蕩回到自己的實驗室,三組動作快,立刻換上新的減速器。

“急停,高速驟降,都試一遍。”林樂摩拳擦掌看著三號。

蘇晚則在一旁監控數據,舊的減速器倒是早有記錄。

整個實驗室都開始看見三號不斷跑來跑去,又突然停下。

“減速的時間比之前裝置要快九秒,急停時整體穩定性更強。”蘇晚將監控的數據調出來,“唯一差的是三十二分鍾後溫度有所上升。”

“能堅持到三十二分鍾後,已經很不錯。”林樂眼睛都亮了,之前他們用的並不是諧波減速裝置,且不是國產。

蘇晚看著電腦上的數據道:“要看區別,八組的機器人應該更能體現出來。”

林樂恍然:“對,他們是運動型的,比我們這個更明顯。”

一經提出,三組的成員便開始往八組那邊走去。

路上碰到好幾個組的人一起過來,顯然大家都想看看八組的效果。

八組重新用之前的裝置測了一遍,現在才開始用新的諧波減速器。

郭元洲坐在椅子上一轉,見到門口一堆人頭道:“幹什麼呢?都來看我們家小粉。”一副護著閨女的樣子。

裏麵不開門,他們也進不去。

蘇晚站在外麵敲了敲玻璃門:“你們數據放大,讓我們看看。”

她一說,郭元洲下意識做,將數據投到牆上的幕布,所有人都能看見八號的數據變化。

“急停快了十一秒,比我們的還要快。”林樂振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