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幸芳把這個機會,送到了她麵前。她當然會牢牢抓住。經曆了宋大剛,巫丹兒深刻的明白,靠誰都不如靠自己的道理。如果她有本事,宋大剛去世,何至於把她逼成那樣?

巫丹兒也不是天生就冷心冷肺。能靠自己堂堂正正的活著,誰願意去寄人籬下,遭人白眼?

在北方開米線店,眼看著天高皇帝遠,有更多的可操作空間。在秦旅長派人去找巫丹兒,跟她談話後,她就決定帶著她的老婆婆,全家搬遷去北市。

北市有幸芳,既能被幸芳適當的照顧著,又有更大的市場,還可以悄悄的昧下一點兒私房錢。除了背井離鄉,簡直沒有缺點。巫丹兒當然要來。

反正雲省也沒有值得巫丹兒牽掛的人和事,帶上老婆婆和宋大剛的骨灰,她隨時能走。宋婆婆年邁,有些不想走。但,巫丹兒鐵了心要走,宋婆婆為了她肚子裏的孩子,隻能跟著。

和巫丹兒一起來北市的,還有兩個小姑娘。她們是烈士子女,父親去世後,母親改嫁,繼父扶養她們長大。這兩個姑娘,一個是繼父不做人,從小虐待她,現在還想算計她,她隻能逃離。一個是繼父是好人,家裏卻困難,她為報恩隻好出來賺錢。

這四個人帶著部隊的經營許可證,來投奔幸芳,幸芳自然不能不管。

這事呢,也不難辦。有部隊的許可證,和她們烈士家屬身份在,幸芳去工商局,很容易就拿到了經營許可證。然後,幸芳就帶著齊全的手續,去找北大的副校長了。

北大的食堂出了名的好吃又實惠,那幸芳跟副校長提議多加一個窗口,給學子們改善夥食,他自然不會拒絕。

這是雙贏的大好事,副校長傻了才會拒絕。幸芳包食堂窗口又不是不給錢。副校長答應,可以名利雙收。幸芳找學校,也能避免很多麻煩。雙方都能獲益,自然皆大歡喜。

現在的大環境還沒那麼好,出去開店,沒有武力值高的人護著,難免會碰到一些糟心事。巫丹兒她們老弱病殘的,幸芳沒法一直保護她們,隻能把她們安排在安全的地方。

食堂的事情談妥,幸芳又附近轉悠著,給她們租了一個安全又有保障的房子。一些都安排妥,幸芳就不管她們怎麼經營了。

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幸芳是沒空,手把手教她們怎麼賺錢的。

巫丹兒她們也爭氣,剛在食堂營業,就贏得了同學們的喜歡,來了一個開門紅。她們這次生意火爆,甚至周末,還有北市別的大學的學生,慕名來吃雲省米線,宋文城那邊,就又送來了兩批人,讓幸芳看著安排。

幸芳辦完手續,把人給需要的學校一送,再給她們租個房子,就算完成任務。

米線店的生意越來越紅火,運輸隊的生意,慢慢的也做了起來。除了給米線店送米線,雲省的水果,在北邊也特別受歡迎。北方的各種特產,在南邊賣的也不差。

宋文城本來隻想試試,他們能自給自足,就算成功。沒想到,剛一個月,在賬麵上他們就盈利了。如此,宋文城見到商機,立刻大手筆的買了運貨的卡車,來更好的發展。

宋文城這邊一片蒸蒸日上,幸芳在幫完了該幫的,也沒忘了幹自己的事。光幫別人賺錢,自己兜裏啥也撈不著,根本就不是幸芳的性格。她幫人的前提是她有能力,還不會吃虧。

學業忙,加上政策沒有徹底開放,幸芳沒法光明正大的做生意。她就留意各處的房子,準備買房子。買房是穩賺不虧的買賣。幸芳有錢,當然要提前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