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節(2 / 3)

裴峴問:“怎麼會這麼想?”

趙幼澄終於和他說實話:“我盯著他很久了。在最初入京的時候,我曾在那間書畫樓上看到的不可能出現在市麵上的畫,就是他的。我不知道是不是僥幸,可沒多久我就遇刺,之後就斷了消息。周憲實從前是江南派文官,這一點我可以確定。可後來你也看見了,他在淮南賑災中脫穎而出,入了陛下的眼。陛下想用他抵製內閣中江南派的人,效果很不錯。可他是個很務實的人,沉默話少,獨來獨往,這樣人的很危險,是不是?”

裴峴不知道她為什麼會對周憲實這麼關注,很少人會盯著周憲實。

若是她說是直覺,他是相信的。

可是趙幼澄說:“我一直懷疑那次遇刺,是他對我動手。他不希望文敬太子一脈有人活著。”

因為他需要皇祖母為他擋在前麵,他想要權傾朝野,他想攝政,他想要的很多。

隻是現在沒有機會了,康親王沒死在廣州,高關澄死的太突然,阿弟康健且是陛下親自帶進西苑,而不是前世那樣,他們姐弟被皇祖母扣留在延嘉殿等著陛下駕崩,而阿弟順勢登基,隻相信周憲實的輔佐……

所有的事情都不一樣了。

她已經不懼怕周憲實了。

“周家在江都,慶王殿下也在江都,至於你說的下注,也是有可能的。”

趙幼澄見他說的不確定,但是她相信自己的直覺。

她太了解他們了,現在的阿弟比起趙旭,更顯然慶王一脈更需要他。

“不用管他們,昨日康親王府的老夫人給我送來一些遼東的參。”

老夫人幾乎和她明說了,宗親會選趙誠。

江南的彈劾的折子還是源源不斷,這次彈劾的是張克定……

臘月初三,馬廷庸上奏陛下還政於嫡支,文敬太子一脈隻剩趙誠嗣子,且已封王。不可過繼。

張玉等人附和,但又提議可擇慶王一脈為嗣子,陛下子嗣繼承才是正統。

呂大人也附和了張玉的提議。

內閣中分成了兩派。

在西苑的左書房中,陛下申斥了馬廷庸,並散了議政。

這個信號實在太清晰了。

上京城立刻變了模樣,慶王府門庭若市,慶王妃更是幾次進西苑探望皇後娘娘。

臘月初八,馬廷庸告老,陛下挽留。

臘月初十,馬廷庸再次告老,陛下準了。

朝中已經分派清晰,陛下這個信號讓人幾乎明了,他就是擇慶王世子,繼承大統。

趙幼澄也拿不定主意了,畢竟陛下的決定才是最終的決定。

她甚至開始和裴峴商量,趙誠的封地請在哪裏,或許她帶趙誠回姑蘇去。

她的擔憂都寫在臉上。

連延嘉殿的周太後都召婉淳公主入宮。

臘月十三,趙幼澄入宮探望周太後。

所有人都盯著這幾個人,趙幼澄知道,皇祖母急了。

她照例帶著冬葵入宮,章嬤嬤眼巴巴想跟著她去,趙幼澄絲毫不以為意,連裴峴問是否陪她去,她都沒當回事。

等她走後,章嬤嬤才和裴峴坦白,她早已經和太後娘娘交惡,兩人早已相看兩厭。

裴峴這才駕後追去。

趙幼澄這次來延嘉殿,十分坦然。

她一直知道皇祖母不甘心,等進了延嘉殿,周太後也不再和她敘舊言,直接問:“你弟弟眼下是關鍵時刻,你的駙馬惹出這樣的麻煩,你不該去和陛下請罪嗎?祖宗之法,既然先帝請宗親庇佑你,你不該為你弟弟去請宗親庇護嗎?趙誠是長孫,繼承大統是應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