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李弘深決心已定,章齡之也不再勉強,帶著依依不舍的鍾嫣然和兩個孩子踏上北上的船隻。黎子安和李弘深站在岸邊,直到船隻行的再不見蹤影,這才轉身回去。

今年是黎老太的六十大壽,按照老一輩的習俗,六十整壽都要大辦的。老太太如今年歲大了日益念舊,大壽的前一個月便念著要回黎家村。

黎子安和李弘深想著老家的房子年久失修早已無法住人,老太太又這麼大歲數本不太同意。可是老太太的老小孩兒脾氣上來怎麼得都要回去,眾人無奈,隻能隨了她的心願。

唯恐老房子過於陳舊無法居住,黎二哥在老太太大壽前半個月就派人回去重修老屋,終於在老太太回去的前一天才收拾的勉強能住人。

黎家歸家的馬車浩浩蕩蕩的從村子裏路過,看熱鬧的鄉親認出是黎家四房皆紛紛出來打招呼。黎老太聽著熟悉的鄉音忍不住從馬車裏出來,看著熟悉又陌生的眾鄉親,一如往常一般隨著眾人聊起了閑天兒。東家長西家短,誰家添了個孩子,哪家娶了媳婦兒,那熱乎勁兒似乎從來未曾離開過一般。

有好事之人看黎家老二和老三穿金戴銀還坐著馬車帶著丫頭回來,立刻跑去村頭兒去喊黎老大夫妻。

正因為黎文青彩禮的事兒鬧得不可開交的黎大嫂聽到老二和老三回來當時就變了臉色,瞪了一眼蹲在門口默不作聲的黎老大,當即抱起剛出生沒多久的小孫孫就往村裏趕去。

等黎大嫂抱著孩子回到老宅,看到通身氣派還有丫鬟小子伺候的眾人,反觀自己一身洗的顏色都有些泛白的粗布衣衫頓時有些尷尬,同時心裏也不禁有些怨懟。說來黎記也該有他家一份兒,但是當初因為黎子強的事被老三警告,她並未敢開口去要。卻不成想老二和老三家憑借著鋪子翻身做了有錢人,每日穿金戴銀還有人伺候,而他們家卻依舊為了一口飯吃忙東忙西,甚至為了小兒子區區十兩銀子的聘禮東挪西湊日日發愁。

“娘,二弟,三弟,你們回來了。怎麼不提前打聲招呼,我們好去迎接你們。”

黎老太素來反感她這個大兒媳,如今看著她一臉的諂媚樣兒,心中更是厭煩。不過,對懷裏抱著的孩子卻是稀罕的緊。

“文明家剛添的?多大了?”

老太太自前年生了場大病之後,就隨著李弘深和黎子安搬去了夏水。那裏氣候宜人,最適合將養身體。直到年後的三月份春暖花開後這才跟著回來,對於黎文明添的這個娃娃倒不曾知曉。

“是啊,年前剛添的小孫孫,如今都快七個月大了。說起來還是頭一次見到太太呢。小柱子,這是你太太,快喊太太。”

小家夥兒也不怕生人,一雙大眼睛看著眾人滴溜溜的轉著。看著距離他最近的李弘深頭上的青玉蓮花的簪子,伸手扒著他的肩膀便要去夠。李弘深見他如此活潑,唯恐黎大嫂抱不住他,忙伸手扶著他的肩膀,小家夥夠不到不由急的哇哇大叫。

老太太看著他虎頭虎腦的模樣不由心生歡喜,然而在看到李弘深托著孩子一臉緊張的模樣,便再也忍不住笑了出來。

“看來這孩子最喜歡你,我跟前兒坐了幾個人唯獨往你跟前湊。看樣子今天你不掏見麵禮還不行了。”

李弘深聞言笑道:“見麵禮好說,不過這個簪子就算了,這個是娘送我的生辰禮,我今天才剛拿出來戴上。”說著,李弘深從腰間解下一枚玉佩放到了小柱子的手裏。

黎大嫂生怕小柱子拿不穩摔壞了,忙幫著接了過來。玉佩觸手生溫便知是好東西,一邊哄著小柱子,一邊對李弘深說著客套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