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家裏這段時間做的新茶,大袋是清明前的,小袋是清明後的。爹叫你給方二哥寄去。”小弟大名叫李誌遠,眉清目秀,也是個帥小夥。可是就是因為家裏窮,已經二十五了,還說不上媳婦。

在六十年代的農村,李誌遠二十五歲已經屬於大齡青年,同村的幾個同齡小夥伴,孩子都已經四五歲了,隻有他還形隻影單,還是光棍一個。

李春蘭叫方光明在外麵守著,把小翠寄來的錢給李誌遠,“誌遠,這是小翠寄回來的茶葉錢,十五斤茶葉,一共賣了三百塊,還有一百下回寄。”

李誌遠看著手裏嶄新的一遝大團結,手有點抖,“賣了這麼多錢?”

“嗯,小翠寫來的信你帶回去給爹好好看看。”李春蘭就是想讓自己爹也看看信,免得家裏人走漏了風聲,反正自己和方光明是一個字也不會往外說的。

“姐,這是寄包裹的錢,你得拿著。”李誌遠取了兩張大團結遞給李春蘭。

“用不了那麼多!”李春蘭推拒著。

“剩下的給大妹和二寶買糖吃。“李誌遠把錢塞到姐姐手上。

李春蘭到底是拗不過李誌遠,把二十塊錢小心收好。

“姐,方二哥和二嫂喜歡什麼東西啊,他們兩口子幫我們屋這麼大的忙,也沒有什麼能感謝他們的。”李誌遠靦腆的說。

“小翠就喜歡一些山貨,你叫娘今年多扯點筍子和蕨菜,還有這椿木芽,曬幹了給她寄去。茶葉也好,萬一他們不吃也可以送人。要是咱們寨上有人打得麂子,你叫爹買下來,熏得幹幹的,寄過去,總是個心意。”李春蘭想著小翠兩口子不僅把自己家從水深火熱中拉出來,還幫著娘家賣茶葉,而且分文不賺,心裏對小翠和方光輝充滿了感激。

“好,我回去就和爹娘說。”李誌遠小心翼翼的把錢和信收到貼身的荷包裏,心裏七上八上,他還是第一次拿這麼多的錢。

“莫操心了,今天在我這裏歇一夜,明天大清早我叫你姐夫送你一陣。你隻要莫隨時摸口袋就行了。”李春蘭忍不住打趣自己的小弟。

李誌遠摸摸腦袋不好意思的笑了。

小翠收到第二包茶葉,又像前一回那樣,把茶葉分裝了準備送到吳強那裏去。至於李老爹送自己的茶葉,上回的小翠分別送給了張老爺子和劉老爺子,還有雷團長,這回的兩斤茶葉她索性一塊賣給了吳強,賺個奶粉錢。

健健和康康現在的胃口越來越大,小翠自己早就供應不了他們,自然就隔奶了。現在兩兄弟都是喝牛奶,吃米糊糊,一個月四罐奶粉已經不夠了。得虧兄弟倆的娘能賺錢,要不小家夥不餓得嗷嗷叫啊,方光輝經常抱著兒子對小翠感歎。

其實方光輝的工資養活一家人綽綽有餘,就算兒子一個月要吃幾罐奶粉也沒有問題,主要是一點餘錢沒有了。勤儉持家的小翠是每個月都要存錢的,所以想盡辦法“開源”,至於“節流”,她認為自己已經夠節約了。衣服基本不買什麼,吃的好也是為了有健康的身體,這個可不能節約,萬一哪個生病了還花錢花得多些。

春天到了,山上的沙半雞又開始成群結隊的活動了,還有野兔,野雞和林蛙,山裏有數不盡的好吃的等著她呢,這些都可是兒子的奶粉錢,家裏的夥食費,小翠心裏又蠢蠢欲動了。

這回小翠是一個人去五裏溝送茶葉的,吳強接過小翠的茶葉後,過了過稱,一共有二十斤。他把這些茶葉收好,準備明天就送去沈市。

看著小翠背著背簍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