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翠安撫好星星後,換了李春蘭一件舊衣服開始揉麵剁餡包餃子。

那邊方二叔提了十斤米和一大塊臘肉來到灶房, 金花嬸笑著說道,“這老頭子總算靈泛一回,曉得拿肉拿米來!”

方二叔得了老伴的誇獎老臉一紅,出去找方光輝要卷煙抽了。

支書方建國家的春花嬸子也帶了十斤米和一條大青魚來,笑嘻嘻的問金花嬸:“嫂子,有什麼要幫忙的?我還叫老林屋送一版豆腐來,他屋今天打豆腐。”

“那你就收拾魚吧!”金花嬸大大咧咧的安排起來,在家族裏麵論輩分方建國得叫金花嬸嫂子。

“嬸子,許久不見了,大公身體好吧?支書和大公過來了嗎?沒來的話我叫光輝去接他老人家。“正在揉麵的小翠想到剛穿過來是支書家幫過不少忙,還支援了自己一口破鐵鍋做飯,忙抬起頭和春花嬸子打招呼。

“你大公身體好著呢,老人家平時在屋裏就老說光輝給老方家爭光爭氣。聽到你們一家回來,馬上就叫我屋那臭小子扶著過來了,這回腿也不疼了,正在那邊扯白話呢!”

“光輝帶的平城那邊老中醫家傳的藥酒,回頭我叫光輝分一瓶給大公送去,聽說治療風濕最有效。”

“哎,好,好!”春花嬸手上利索的打著魚鱗,聽了小翠的話,臉上笑開了花。

然後不斷有人送米送菜來,小翠知道這些人家晚上都是要來吃飯的,都是村子裏麵姓方的,換言之,方家村姓方的都和方光輝是一大家族人。

現在在農村,家族觀念特別重,不管是誰家的娃有出息了,一個家族的人都與有榮焉。

李春蘭和金花嬸有條不紊的安排晚上要炒什麼菜,安排主動來幫忙的媳婦嬸子們要做什麼事,又要她們回去把屋裏的碗筷和桌子搬來。

六七十年代的農村辦喜事酒宴都是這樣,每家人都會來幫忙,桌子碗筷也都是各家湊起來的,辦完酒席再退回去。

小翠和田金玉就負責包餃子,小翠揉麵,田金玉就剁餡,兩人邊做事邊說悄悄話。今晚人多,小翠把買的富強麵全部揉了麵團,怕前腿肉不夠,就讓金玉洗了一大把韭菜,還弄了兩顆大白菜,餡裏多放些菜,免得到時不夠包。

沒有擀麵杖,小翠找到一隻酒瓶洗幹淨了當擀麵杖用,雖然用起來不是很趁手,但也不誤事。

人多力量大,再加上金花嬸和李春蘭安排得當,飯菜很快就準備好了,飯是用隔壁家那家人的兩口鍋煮的,煮好了放在木桶裏抬過來,然後又接著煮。

方光華今天趕場到興隆鎮耍去了,碰到幾個狐朋狗友玩了一會紙牌才回來,才進村就聽到別人說二哥一家回來了。

他興衝衝的走到屋裏,看到屋裏冷清清的,一個人也沒有,估計都到大哥屋吃飯去了。他眼珠子一轉,拿起一幅碗筷,再把老娘灶上吊的兩塊臘肉全部取下來,準備都拿到大哥屋去。

反正今年可以到大哥屋混飯吃了,幹脆把臘肉拿過去,還可以到二哥麵前賣個乖,方光華的如意算盤打的好。

方光華提著臘肉走到大哥屋,看到菜已經上桌了,提著肉到方光輝麵前打了個轉,“二哥,你回來了?我的侄兒侄女呢?”

旁邊坐著的老人們看到方光華還曉得提兩塊臘肉來,心裏都覺得今天他還算曉得事。可方光輝卻知道自己這個弟弟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在那邊呢,把臘肉放到灶房屋去就來吃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