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完信,小翠馬上帖了郵票塞進胡同口的郵箱裏麵。

回到家小翠給孩子做飯時,突然想到李春蘭的大女兒方小冬,也就是大丫已經高中畢業,現在在公社的小學裏當民辦教師。今年二十一歲了,還沒嫁人,在方家村也算是異類,主要是高不成低不就,方光明和李春蘭兩口子愁的要死,張金桂想起就要斜著眼睛罵李春蘭一頓。

要按小翠說,75年小冬23歲,能考上大學再讀三年大學,二十六七歲再結婚也不晚呐!主要是考上大學,小冬就能跳出“農門”,改變自己的命運,雖然不能打包票讓她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但總比在老家匆匆嫁人過普通農婦的生活要強。

吃完午飯,小翠給小冬寫了封信,鼓勵她不要為了結婚而結婚,加強學習文化知識,利用業餘的時間把高中的書本再翻出來多學習兩遍,不懂的就向別人請教,過段時間自己會給她寄一些參考書回來,多學習才能徹底改變她的命運!

然後小翠又給李春蘭寫了信,告訴他們方光輝現在到平城的軍校進修,一家人現在不在東北,都跟著方光輝到平城來了,家裏有事情寫信寄這裏來。

小翠還告訴李春蘭,明年的春茶讓李老爹多弄一點,除了寄東北小晚處的外,還可以寄點寄到平城來,自己看能不能找到銷路。

至於大丫的終身大事,叫他們不要發愁,大丫不願意不要再逼她。自己會給大丫寄參考書,讓大丫繼續讀書,也許過幾年政策變了,大丫會有機會改變命運。另外請她看完信就燒掉,這是自己在平城聽到的消息,沒公開的必須保密!

把信燒掉似乎有些誇張,但是小翠可不想引起別人的注意,低調做人,悶聲發大財是小翠給自己定下的行為準則。

下午小翠到書店看了看,裏麵高中的參考書真是少的可憐,很正常,現在又不要高考,學生們也無心讀書,要參考書做什麼呢?

小翠好不容易才買到幾本,反正後年才要考試,先弄一些給她先看看再說。到郵局把信和書一起寄給了小冬後,小翠聽王大媽說糧店有花生油和富強粉賣,趕緊回家取了糧本和麵口袋,油壺,去糧店排了大半個鍾頭的隊,買到了十斤花生油和十斤富強粉後心滿意足的回家了。

黃秀蓮的回信很快就寄過來了,她在信裏麵說等三個孩子放寒假了就會帶孩子先過來。小翠周末就讓方光輝帶著兩個兒子一起打掃衛生,把四合院裏裏外外都打掃了一遍,年前就可以不用打掃衛生了。

小翠準備安排李建一家住在東屋,東屋是個套間,有一個客廳三間臥室,剛好夠他們一家住的。就是缺棉被,因為在東北一直睡炕,家裏的棉被也不多。

到城郊趕集時,小翠看到有人偷偷的在賣棉花,一口氣把他家的存貨都買了,大概二十多斤,賣家給介紹村裏會彈棉花的師傅,小翠索性把棉花就放在那裏,讓師傅給彈三床棉被,交兩塊錢定金過半個月來取棉被就行。

還有一個禮拜方光輝就要放寒假了,孩子們已經放假,過兩天就要去學校取通知書。

星星每天早出晚歸的到何教授家學習中醫知識,兩個小子已經和胡同裏的孩子們熟悉了,有了自己的朋友,白天到處瘋玩。晚上星星回到家就會要兩個弟弟做寒假作業,要不就抄寫生字,寫日記,或者做算術題,完不成第二天就不準出去玩耍。

健健和康康的學習一直都是星星在管,星星遺傳了小翠的大力氣,對兩個弟弟是”又打又拉“,健健和康康被星星管的服服帖帖,學習的事情不用小翠操一點心,隻負責喂飽他們的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