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道君自己也說了,幕後黑影出現的時間至少在萬年以上,陳老祖根本沒有活這麼久欸。別說什麼轉世投胎、不斷改頭換麵之類的,這種隻是猜想,除非拿出證據我才信。而且,如果陳老祖真的有問題,道君會看不出來?會打不過?
【最後,幕後黑影的目的不就是為了讓我們互相猜忌,紛爭不斷嗎?那我是不是可以合理懷疑,陳老祖和清虛仙宗是被算計了?】
對付陰謀論最好的辦法,就是提出另外一個更大的陰謀論。
你可以覺得陳立心有問題,但我也可以覺得“你覺得陳立心有問題”這本身就是個問題。
咳,有點套娃了,但意思就是那個意思,細數一下陳立心身上被扣上的一樁又一樁的懷疑,這本身就很奇怪啊。為什麼隻有陳立心被一次次的懷疑呢?你可以說是因為陳立心真的就是反派,但也我可以說這是有規模、有紀律的針對陳立心展開的陰謀啊。
秘境裏月仙的存在,不是為了徹底洗白陳立心,隻是為了種下懷疑的種子。
因為輿論是最不講道理的,真.字麵意義的“不講道理”,“情感”永遠比“道理”更容易被傳播,這也是為什麼各大品牌總在熱衷於講故事。因為故事這個載體是最好的傳播形式,隻要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再搭配一個響亮短促的口號,頃刻間便能夠像病毒一般地傳播出去。
在陳立心這件事上就是如此,與其和別人掰開了、揉碎了地解釋他的付出、他必不可能成為反派的理由,還不如從框架裏跳脫出去,借用過往,提出一個逆反心理的質疑。
雖然說大家總認為逆反心理存在於青春期,但實際上並不是。人在從眾的同時,也在渴望著特立獨行。
所以,當人人都覺得某件事情如何時,總會有“杠精”會跳出來表示“隻有我不這麼覺得嗎?”,它會立刻抓住公眾的視野。而隻要矛盾利用得好,“杠精”也能成為最有利的一炳刀。
這便是寧執對弗盈說的置之死地而後生了。
從這個帖子開始,輿論之風便悄然開始改變了。
【本來拎著四十米大刀進來的我,看完之後竟覺得樓主也有道理。我不是對陳老祖有信心,是對道君有信心。】
【對哦,道君應該也是覺得不是陳立心,才會設月仙的劇情。】
【如果不是陳立心那還能是誰?】
【為什麼一定要是我們之間的誰呢?我們都是受害者啊,北域南域鬼島,道修魔修佛修,世界完了,我們就都完了。一根繩上的螞蚱了解一下。】
【總之都是幕後黑影的錯!】
一個共同的敵人,會瞬間拉近本來不算熟悉的兩個人之間的距離。當幕後黑影出現後,連南域的魔修都順眼了不少。
寧執也從這些討論裏,開辟了全新的有關於幕後黑影的思路。
“有沒有可能,他的主人確實不是修真界的修士呢?”因為怎麼想,修真界的修士都沒有道理要毀滅修真界啊,除非對方有強烈的報社心理,並且在這個世界上無牽無掛。
但對於修士來說,他們堅持的道,這本身就已經是一種牽絆了。
舍棄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