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
但更多的人想問問謝遜和潘誌,能保證咱們醫護人員的口罩供應嗎?
*
讓我們把鏡頭拉回到初一這天的上午。
衛健委通知各醫院院長去開會,會議內容隻有一個:派醫療隊援鄂。下午集合完畢,明天上午出發。
謝遜開會回來,立即召集省院領導開會。參加會議的隻有他謝遜、兩個書記、三個副院長、再加上一個院長助理。
謝遜神情嚴肅,開門見山地說:“我相信你們都有各自的同學在武漢,能了解到武漢的現況。衛健委要派醫療隊支援武漢。說是各醫院自願報名,但每家醫院也都分配了指標。”
劉紅立即接道:“謝師兄,以我目前掌握的信息來看,患者首先是肺部的病變,然後是各髒器相繼出現問題。去的人必須得能頂人用。我帶隊。援鄂的醫護人員,我想得以ICU、感染、呼吸、還有腎內科等科室的主治醫師為骨幹,護士也得是主管護師以上。如果自願報名不足,我和楊毅找各科室的主任和黨員談話。”
“這時候是得黨員衝鋒在前。”謝遜微微點頭,他認可劉紅的提議。但他跟著就提醒劉紅說:“防護服的問題,上麵說暫時得我們自己先各自解決。隨後會調配物質保證援鄂醫護人員的供給。安全起見,我想去武漢的同誌最少得背一周的替換量。”
王院長就問潘誌:“老潘,咱們省院現在有多少防護服?有沒有一周的替換量?一天至少要按兩套準備。最好三套。”
“兩套沒問題。三套肯定不夠。咱們家裏還得留一部分。”潘誌嘩啦啦地翻手裏的物質儲備表,然後調出相應的數據給所有人傳看。
“是不能都帶走的。醫院得像SARS時那樣開辟特殊病區。不然發生院內感染,會禍害了更多的人。”
“對,是得辟出特別病區,像SARS時期那麼嚴防死守。”王院長是呼吸內科的主任。他對劉紅帶隊有不同意見。“謝院長、劉書記,要不還是我帶隊去武漢吧。”
另一位腫瘤內科出身的張院長說:“我去最合適。援鄂不能耽誤了咱們本院的醫療工作。”
說心裏話,張院長離開兩月,省院的醫療工作基本不會受到什麼影響。
但劉紅說:“目前都是對症治療,王院長,張院長,以你倆的技術實力,誰帶隊都可能完成日常工作。但我是書記,這時候需要我先帶隊去,給報名的醫護人員豎立榜樣。”
謝遜沉吟一下說:“也許需要第二梯隊。”
王院長就說:“那我做替補領隊。”
張院長也很積極要求做替補。
潘誌等謝遜撂下電話,說:“我跟耗材那些供應商再聯係一下,爭取再進一些防護耗材。”
楊毅終於開口了,他說:“我孫叔昨天幫著聯係到一個廠家,是給大廠做代加工生產的。因為生產量小,暫時沒被統計進去。他們有委托生產的全套手續。產品質量有認證,是合格的。但目前隻能給我們提供500套防護服。醫用口罩可以給十萬個。這是全部庫存了。”
“立即拉回來。”謝遜有點兒小激動。他對楊毅說:“你去跟他們談,如果能保證質量,讓他們辦個自己的品牌,我們醫院以後全從他們那兒進貨。條件是他們生產的防護服和口罩等,得全部供給我們醫院。”
“我去試試。他們既往是接到委托合同才開工,我估計原材料的庫存量也不會很多。”
潘誌積極請纓:“我陪楊書記一起去好了。”
“也行。你分管這攤工作的。”但謝遜跟著嚴肅起來,沉著臉說:“隻許成,不許敗!”
“是啊,潘院長,楊書記,我們這麼多人的安全就都交給你們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