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個可能,這就說明凶手是有預謀的犯罪,恰好也說明了使用膠帶的原因。”
李頌拍了拍手,總結道:“咱們是不是可以先做出假設,關新武的仇家想偽造成意外事故,於是用膠帶將其纏在了摩托上,通過貨車拉到事故地點,然後推下了懸崖?”
“依我看,這個可能性很大,而且凶手可能早有預謀,現場什麼痕跡都沒有留下。”
說話的民警名叫崔敬,今年37歲,是光明分局下屬金沙派出所的民警,與李頌、林飛同一時間調任到刑偵大隊。
林飛道:“如果這樣的話,凶手必須滿足幾個條件,第一是與死者有仇,第二有運輸摩托的條件,第三關這人9月29日當天,曾出過城。”
李頌讚成道:“林飛說的不錯,咱們接下來先梳理死者的社會關係,找出所有與他有仇怨的人,將其中有貨車、拖車這類能運輸摩托的人,進行重點排查,查詢他們的車輛軌跡,看看在關新武死亡那天,是否曾經出過城。”
確定了工作方向,李頌便向大隊長進行了彙報,因為命案到現在還沒有進展,大隊長隻留了幾個人維持專班運轉。
其他人在第二天全部加入到了對關新武社會關係排查的工作中來。
忙碌了一天後,眾人又在晚上重新坐到會議室,進行信息交流。
陳漫根據各小組整理出的信息,更換著白板上的方案。
李頌道:“今天的工作量很大,幸好咱們人手足夠,案情有了重大突破,現在有兩個人進入了咱們視野內。”
他指了指白板上的照片,赫然便是關新武的兒子孔茂。
“這個人名叫孔茂,是關新武的兒子,不過他非常厭惡自己的父親,甚至到連姓氏都不願意繼承,根據他本人的供述,似乎有著充分的殺人動機。”
“最主要的是,民警在工作中發現,孔茂開的超市中,使用的膠帶正是在現場中出現的那種,因為日常送貨,這人有一輛小貨車,通過交警部門查詢,在9月29日這天,孔茂正好開車出過城。”
聽了李頌的話,會議室裏一下鼓噪起來,民警們都是一臉不可思議,這些間接證據似乎都認定了孔茂就是殺人凶手。
一個年輕人弑父案件,可想而知,消息傳出後會產生多麼惡劣的影響。
李頌輕敲了幾下白板,示意大家安靜:“孔茂已經被帶進了辦案區,一會民警先對其進行詢問,如果他承認了自己是凶手,那麼馬上轉強製措施,一定要找到直接證據。”
林飛問道:“那第二個人呢?”
李頌清了清嗓子:“第二個人名叫夏楠,50歲,是一名貨車司機,常年往返於呂州市運貨,每兩天出一次城,上一次出城是9月30日,僅在關新武死後一天。”
廖晨不解道:“既然沒有作案時間,為什麼要把他列入到懷疑對象裏?”
李頌解釋道:“這個人自己有貨車,不排除將貨車進行偽裝後,在9月29日實施作案,回頭還要安排人在出城監控裏仔細分辨,看有沒有相同車型出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