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2 / 2)

衛大平傻了眼,他一急,埋怨起兒子了。“一瓶還不夠嗎?”他壓低了聲音。

“爸,我媽說了,好事成雙。”衛圩又把老媽搬了出來。

衛大平無語了,隻好拎著酒,走出了超市。

回到家,慧蘭知道買的是茅台酒,心裏打起了鼓。“這孩子,這孩子……”但事已成舟,再說就多餘了。

四道菜肴擺到桌上,衛圩一邊開著酒,一邊說:“今天是大喜的日子,也是可喜可賀的日子,是值得慶祝的。”

“是啊。”衛大平、慧蘭應和著。

衛圩端著酒杯,“爸、阿姨咱們共同喝一口。”

仨人放下了杯。

“酒有所值啊,口感太好了。”衛大平深有體會的說。

“是的。”慧蘭也止不住內心的感慨。

“爸,以前喝過嗎?”衛圩突然這麼問。

“沒有,”衛大平說:“誰能喝得起呀?”

“是啊。”衛圩說。

“還得感謝……”

“爸,一家人不說兩家話。”衛圩打斷父親的話。

“是啊,一家人不說兩家話。”衛大平、慧蘭說。

“爸、阿姨,有了自己的房子,心裏才踏實。人一生都在追求自己的房子,有了住房,才能安靜的生活。”衛圩放下酒杯,接著說:“十分慚愧,因為不爭氣,害了許多人。都怪我,讓你們到了這個年紀,才有自己的房子。”

“兒子,你應該聽說過,租房總比買房強。要不是租房(租房費一個月,三百),怎能買上房。有些事情是多種因素的結果,我和你阿姨,你媽和你於叔,家庭圓滿,就是最大的幸福。至於其它事情,應該是水到渠成,與你沒有任何關係。”

“孩子,不要多想啊。”慧蘭勸說道。

“怪我。”衛圩說:“我是個辨不清方向的人,現在想起來,是知識匱乏所致,對某些事物沒有辨別能力,話又說不到點子上。”

“兒子,話倒是不錯,不過得分什麼人,什麼事情,一概而論是不對的。有的人,突然就轉變了幾十年的行為和做法,從此改變以前的一切,這不能算是壞事兒……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就是這個道理。不要總怨恨以前,要做好當下,幹好自己的事情。”

衛圩聽著父親的經驗之談,陷入了沉思。父親走過了六十多年,看似是對兒子,同時也是說給自己的。聽著父親的話,他並不知道怎麼說好,於是他端起了酒杯。

“爸,咱倆喝了,阿姨隨意。”衛圩說著,把酒喝下去。

仨人放下酒杯。

“孩子,”慧蘭說:“我給你倒點兒,給你爸倒點兒,咱們三人共同舉杯。”

於是,慧蘭把自己的半杯酒,不偏不倚的倒在兩個杯子裏。衛圩示意兩位老人坐下,自己站起來說。

“恭喜生活美滿,恭賀家庭和諧幸福。”仨人異口同聲的祝福。

儀式感的氛圍,使每個人都懂得其中的內涵與道理,似乎又感受到不尋常的幸福與快樂,將永恒的記憶存在於每個人的心裏。而對於衛圩,又是個極不尋常的日子。親人的話,才使他有了衝動和力量,於是他說:“爸、阿姨都很幸福快樂,兒子就放心了。”他接著說:“兒子也來這麼長時間了,明天我就準備往回走。”

衛大平和慧蘭對於突如其來的事情,不知怎麼說好。

衛圩知道兩位老人的心,說道:“回去我準備幹點啥……再不做事,不但對不起四位老人,而且自己也成了廢人。”

“好哇,我兒子成長起來了。”衛大平說。

“孩子……”慧蘭有些激動。

“那就這麼說定了,謝謝爸和阿姨的款待。”衛圩發自肺腑的說。

“看看,這麼說就外道了。”衛大平埋怨道。

“孩子,把這瓶酒給你媽和你於叔帶上。”

“這是留給您和阿姨的。”衛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