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雲搖頭:“進不了,路太窄太爛了,騎馬倒是可以,從這裏走路去高山村,差不多要兩個時辰。”
阮雲年輕的時候在藥鋪做過半年學徒,雖說隻是半年,卻也學會了認識一些藥材,所以來到高山村之後,有時間他就會教後輩們認識藥材,上山采藥補貼家用。
幾年前他在山上采藥時偶遇劉大夫,幫他尋獲了一種稀有的藥材,劉大夫承諾會報答他,可後來卻一直沒有任何表示。
這次出來為兩老尋醫,家人原本是想讓年輕人來的,因為來鎮上的路不好走又遠,老人出門不方便。
可想著自己幫過劉大夫,阮雲就自告奮勇的來了,卻不想劉大夫此人竟是如此忘恩負義,不幫忙不說,還辱罵兩老。
柳澈看向阮寧:“那就不用馬車了。”
阮寧點頭,她看向阮長喜:“你叫什麼名字?”
阮長喜道:“我叫阮長喜,是爺爺的大孫子,同輩中排行第十。”
所以這是阮寧的侄子,第十,也就是說,阮寧的侄子還有很多。
柳澈道:“寧寧,你騎白馬,劉大夫丟在你的馬背上,三伯父和長喜騎風翼,我來牽馬。”
阮雲驚訝的問:“你們還要把劉大夫帶去高山村給你爺奶他們看病嗎?劉大夫他......”
阮寧把劉大夫從風翼背上輕而易舉的提下來,丟在白馬背上,淡淡道:“爺奶的病我會治,把劉大夫帶去,是讓他給爺奶賠罪的。”
說著,看向一臉震驚的阮雲和阮長喜,笑著道:“忘了告訴三伯父了,我也是個大夫,雖然年輕,但醫術也是挺好的。”
柳澈道:“有什麼話我們路上一邊趕路一邊慢慢說吧。”
阮雲二人驚喜得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了,在柳澈的安排下,二人聽話的上了馬,由柳澈牽著馬走在前頭,阮寧騎馬在後。
第一次騎高頭大馬,阮雲和阮長喜起初還緊張了好一會兒,見馬兒走得極穩,才慢慢放下心來。
一路上,阮雲不斷的跟阮寧二人說老阮家的事兒。
當年他們以為阮霄逃到了明蘭府城這邊,就急急的找來了,可是到了城門口,當地知府不允許難民進城,他們在城門口找了好幾天也沒找到阮霄,正無奈的時候,朝廷的命令下達過來,讓各地官員好生安撫難民。
所以明蘭府城才開了城門,但是進去的難民必須交銀子,他們老阮家把銀子都交完了,才得以全部進城,進去之後還沒來得及找阮霄,就被官府的人驅趕到了石峰縣,胡亂安排到了高山村,吃了許多苦,還死了三個才一兩歲的孩子,其中一個是阮雲的孫子,阮長喜的弟弟。
雖然日子艱難,可他們阮家齊心,加上人又多,大夥兒一起互幫互助的,在阮寧爺奶的帶領下,還是在高山村安定了下來。
開荒種地、種水果,挖野菜、找藥材、砍樹蓋房子、打獵等等,再艱辛的活路,他們都堅持了下來,並且好好的養活了兩老,就算年輕人不吃一口,也絕不會讓兩老餓著,兩位慈愛的老人是他們這個家的主心骨。
因為他們老阮家男人多,壯勞力多,又都是勤勞有擔當且孝順的,孩子們才能健康成長,兩老才能長壽,家族才會日漸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