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魏與蕭元度僵持不下的馬璒聽聞西州城被攻破後,氣得當場吐血,一邊派人帶兵回救,一邊修書給周遭胡人部落,企圖東西夾擊圍城,將橫亙在喉嚨口的西州重新奪回來。
裴望初回天授宮,既是為了查清真相,也是為了搬請救兵,臨行之前,他叮囑王瞻道:“子昂兄須堅壁清野,固守西州城,你有馬璒的家眷在手,他投鼠忌器,不敢強攻,必先以懷柔之策勸降。子昂兄千萬不要心急,隻與他虛與委蛇,能拖多久便拖多久,我此番一走,快則三個月,慢則半年,隻要我活著,必然會率兵前來幫你解圍。”
守城半年並非易事,但王瞻還是咬牙應下了,“我知道西州的重要性,據此地如據胡人咽喉,袁先生放心,我一定能拚死守住西州,不叫胡人鐵騎再犯我大魏!”
當年七月底,裴望初離開大魏,再次入蜀,回到了天授宮。
天授真人正在閉關煉丹,一應俗務,交由留在觀中的天師們處置,裴望初沒有驚動他們,獨自潛入藏經閣,在層層故紙堆中,翻找一百多年前關於天授宮立宮時的資料。
世人愚昧,才會相信天授宮是天授真人請星宿眾神所作的神跡,但裴望初心裏很清楚,這座巍峨宮觀腳下埋著數不清的屍骨,他們都是當年被關在山中修建這座道觀的窮苦百姓。
時間過去了一百多年,如今已沒有人關注天授宮那神乎其道的由來,這些記載著天授宮秘密的書劄也被十分隨意地堆在藏經閣中。
裴望初在一個帶鎖的書匣裏找到了一本十分陳舊的書劄,書劄上的線已被蟲蠹咬斷,變成一堆散亂的紙張,紙上的字跡也不甚清晰。他根據筆跡推斷此書劄乃是第一代天授真人的手筆,正是他帶人修建了這座立於鹿鳴山之上的宮觀。
裴望初心中有一個猜測,他將書劄上的字跡與前朝皇室成員的字跡一一對比,發現這第一任天授真人的行筆習慣竟然與前朝皇太子的奏章遺本有八分相似。
皇太子劉端,那個自前朝覆滅後就消失在世人的視線裏、據傳已得道升仙的人,竟然就是一手建立起天授宮的天授真人。
第61章 宮主
一百三十年前, 周朝末年,內有宦官外戚,外有夷狄滋事, 不久後,各地州牧紛紛自立,天下四散,開啟了動蕩不安的時代。
周朝最後一任帝王傳位給皇太子劉端,但劉端並未登基繼任, 而是帶著東宮的一眾幕僚與追隨他的百姓, 消失在了世人的視野中。
世人都以為他乘船前往蓬萊仙山尋長生之道,實際上他穿過層層迷瘴, 帶人來到了魏蜀交界處的鹿鳴山, 以追隨他的百姓和軍隊為信徒,在此地建立起了這座“天授宮觀”。
書劄最後一頁保存較為完整,劉端詳細地寫下了自己建立天授宮的初衷:
“人心一向似水,皇權自古如夢, 廣廈將傾, 非起戰事可扶,人心已散, 非哀相告可聚。端雖不能挽大周於既亡, 然今建起天授宮,以為布道傳教, 代代不息,則千百年後,世人必皆為我大周子民, 此乃大周之存千秋而不衰之計。”
所以從來就沒有神仙降世,一切隻是劉端為了讓大周永生的謊言。
世間的權力大都披著謊言的外衣, 裴望初對此並不驚訝,令他驚訝的是之後曆任宮主的行事態度,他們立道傳教,漸漸再未提及大周,而是宣稱“天授機宜,不可違逆”,天授宮本身成了一種神聖不可違拗的權力。
弄清天授宮的源起,裴望初去見了天授真人,這一任的天授宮宮主。
宮主到了該傳衣缽的年紀,曾經宗陵天師和裴望初都是可供考慮的人選,宗陵天師的資曆更老,但裴望初的根骨更好,直到宗陵天師的屍體被運回鹿鳴山,宮主才被迫拿定主意,也借此看清裴望初的叛逆之心遠在他想象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