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胖丸子目前的修為,除去靈田的消耗,它每日隻能維持結界三個時辰。

所以時間一到,它就會立即催促劉雷雨速速離開。

這麼點小缺點對於劉雷雨來說,根本不算事,能有三個時辰不需費力,想裝多少東西都能拿走,這麼天大的好處,誰還挑剔啊!

就這麼收山收了兩個月,劉雷雨不僅摘光了山中數棵板栗樹,其他收獲亦是頗為豐富。

她和母親住的虎窩,以前是覺得很寬敞,現在裏頭滿滿當當堆了幾十筐的存糧,連睡覺都沒有翻身的餘地了。

立冬這天,劉雷雨照理一早起來。

她和母親在虎窩裏住了幾個月,如今這裏可是大變了模樣了。

這虎窩原先是個地勢比周圍要高的岩洞,洞外的空地被劉雷雨和母親開荒成了菜田,幾個月前種下去的菜苗如今娘倆已經吃過好幾茬了。

小溪距離虎窩不算遠,用水需要提著竹筒去溪裏打,無論是吃喝還是澆地,都這麼一桶一桶的提。

溪邊有個碎石灘,春來漲水的話會被淹沒成為溪流的一部分,但如今是枯水期,正好成了劉雷雨家的“曬場”。

平時一半被劉雷雨用來曬幹膝杖草葉,另一半就忙活多了,曬果幹啊,曬菜幹啊,每天花樣不同。

天氣漸漸轉涼,日頭也一日不如一日了,往常兩天就能曬好的幹膝杖草葉,如今三四天了摸著還有點潮軟。

母親比劉雷雨起得還要早,這會兒已經在收拾:“今兒個看這天色,恐怕是個陰天。”

“嗯。”劉雷雨答應一聲,攔住了母親往外搬竹筐的動作:“娘別擔心,今天咱們不曬東西。”

她咧嘴嘿嘿一笑,舉起手裏鼓鼓囊囊的錢袋,朝著母親晃一晃:“娘,咱們今天買東西去呀!”

這錢袋子是劉雷雨的寶貝,平時貼身放著,片刻不離身。

因為這是阿瑤送給她的。

這裏頭也有個故事。

剛進山那會,母親給劉雷雨做衣服,那時起了念頭要教劉雷雨針線。

正好劉雷雨

第一回賣膝杖草塊根時,賺了一兩銀子。

這是劉雷雨賺來的錢,母親讓她自己管賬,當時便從舊衣服上裁了一塊布下來,交給劉雷雨做錢袋,順便練手。

錢袋這東西,要想做的精致做的漂亮,那是下不完的功夫;但要想簡單,也是能簡單的很。

方方正正一塊布,對折後兩邊縫起來,就是個小口袋。

再將小口袋開口處的前後布料各反向折進去一指寬,沿邊縫合起來。

搓一根細繩穿過小口袋上的翻邊,再從另一麵穿回來,將細繩打個結,一個錢袋就做完了。

劉雷雨沒費什麼功夫就做好了自己的第一個錢袋,連手指都沒怎麼遭罪,一共就叫針紮了五六回。

她得意地很。

第二回下山去給阿瑤送貨,順便拿分紅時,她便掛著自己做的錢袋去了。

見到阿瑤的麵,阿瑤說,又賣出去膝杖草塊根四根,得錢三百五十文,分劉雷雨二百八十文。

劉雷雨掏出自己的錢袋,“嘩啦”一聲把銅錢一股腦兒裝進錢袋裏。

“嘩啦”又是一聲,銅錢又一股腦兒從錢袋裏漏了出來。

仔細一看,原來劉雷雨做的錢袋,針腳亂的出奇,密的密疏的疏,又不懂鎖邊,幾百枚銅錢裝進去一吃重,縫線就給扯開了,啥也兜不住。

劉雷雨鬧了個大紅臉,蹲地上訕訕的撿錢。

阿瑤拿著那醜錢袋翻來覆去的看,最後還是忍不住問:“雷雨哥,這是楊嬸給你做的錢袋嗎?”

劉雷雨斬釘截鐵的回答:“我撿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