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了起來。
特別忙特別忙的那種,每天都有非常多的事情要做,累到筋疲力盡,連胡思亂想的力氣也不剩下。
她倆搬了回家,從瀑布前的小草屋,搬進了山林之中。
劉雷雨有過一次搭建竹樓的經驗,但偏偏這百寶箱一樣什麼都有的山穀中沒有竹子。
於是她倆隻能摸索著建了一座小木屋。
兩人都沒做過木工,沒有手藝還是一回事,木工用的鋸子刨子等等工具也一概沒有。
但她倆也不氣餒。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她倆就從工具先做起。
大小趁手的岩石砸出鋒利的刃口來,用樹藤綁上合適的木柄,就做成了石斧。
手臂粗的樹幹砍成一臂長,頂端用石斧劈開巴掌長的一段,塞進去一塊圓石頭,綁牢了就做成了石錘。
有了工具,還要準備木屋的材料,砍樹枝,撿樹藤。
材料備齊了,就開始建房。
一開始劉雷雨和阿瑤誰都不知道木屋該怎麼建,隻能按照想象中的模樣胡亂嚐試。
做錯了,就拆了重來;材料用完了就再去準備,反正這一整個山穀都屬於她們兩個人,木頭多得是。
劉雷雨和阿瑤從早到晚都忙的不停歇。
人一有了事情做,有了目標,精神果然就好起來了。
劉雷雨照舊跟阿瑤每天輪流耕種靈田,隻是兩人都不會再為了胖丸子沒回來而焦慮,隻是一日一日的做著準備。
冥冥之中,劉雷雨總覺得,胖丸子一定會回來的,就快了。
等到房子建好了,兩人又忙活著采摘各種山果,為即將到來的冬天儲備糧食。
冬天真的來了之後,山穀裏倒也不是特別冷。
隻是劉雷雨和阿瑤兩人身上的衣服穿了整整一年,早已破損的不成樣,禦寒也不行了。
劉雷雨在山穀裏找到了棉花和苧麻,有了這兩樣,就能做出棉布和麻布來,到時候一年四季的衣服都不愁了。
紡線織布阿瑤都是會的,她家裏就有織機。
聽阿爺說,從前阿瑤的娘親在世時,一手織布手藝遠近聞名。
但山穀裏沒有織機。
劉雷雨卻勸她試試看,既然阿瑤見過織機,也用過織機,那說不定她倆自己就能摸索著做出一台織機來。
於是一整個冬天,她倆都窩在家裏,倒騰織布。
起先失敗了無數回,但後來也慢慢摸索出了頭緒。
到了這一年的廿四這天,劉雷雨和阿瑤的織機終於做成了,她倆織出了第一塊布,雖然隻有手掌心那麼大,但有一就有二。
為了慶祝這個驚喜,又是廿四的節慶日子,恰逢阿瑤生辰,當天劉雷雨特地張羅出了一桌好飯,好好犒勞一下阿瑤。
主菜是一鍋清燉的野鴿湯,湯頭燉的鮮香撲鼻,鴿肉熬煮的綿軟細爛,入口即化,美味的很。
主食是雜糧米飯,飯裏頭加了板栗、核桃、紅棗和芋薯塊,煮的時候特地多加水,把米飯煮的稠乎乎,吃起來粘嘴。
這主要是為了粘灶王老爺的嘴,請他老人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另外還有現烤的蘑菇片配上酸甜的山楂果當做飯後小零嘴。
這一年在山穀之中的生活,劉雷雨也跟著阿瑤學起了廚藝,做的有模有樣,味道也很不錯呢。
開飯前,阿瑤獻寶一樣,神秘兮兮的從房子角落裏抱出來一個小陶罐。
打開一看,裏頭盛滿了暗紅色的漿水,淡淡的酒香撲鼻而來。
這竟然是一罐子果酒!
“夏天的時候我摘了不少野葡萄,結果特別酸澀入不得口,扔了又怪可惜的,我便拿來釀了這一罐子葡萄酒。”阿瑤笑著解釋:“從前我見我阿爺釀過一回葡萄酒,隻是當時我沒用心學,隻把步驟記了個大概。這果酒釀成什麼樣我心裏也沒底,不過看樣子應該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