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不知陳達根本就是故意的,他就是要說,還故意提高了音量:“其實去年我就跟你提過了,劉裏正家……”
阿爺操起手中的拐棍,一杖打在了陳達小腿骨上,打得他“嗷”的一聲,痛的抱著腳叫起來。
“要麼你給我把嘴閉上,要麼你把門關上再說。”阿爺打那一杖用上了全身的力氣,這會兒累的直喘。
王文站在旁邊看見了,他故意裝作和事佬一樣站了出來,邊往外走邊說:“我去,我去關門。”
然而剛才陳達那一嗓子,外頭的人早就聽見了,等王文出來關門時,眼睛故意往劉裏正家的方向多看了幾眼,更是給了圍觀群眾一個信號。
眼見著王文關上了關門,圍觀的鄉鄰卻沒有立馬散去,大家小聲的嘀嘀咕咕了起來。
冬日裏家家戶戶沒什麼事做,本來就好說閑話,再加上這種兒女親事又是最好聊的話題,沒一會兒功夫全村人都聽說,劉裏正家要與陳濟民家結親了。
劉裏正家的劉書賢,本來就是雙鋒村條件最好的,多少有女兒的人家都眼紅著呢。
陳濟民家的阿瑤條件也不錯,相貌品行都是一等一,阿瑤又是獨生女,家裏沒有兄弟,陳濟民在陳家醫館做了一輩子的工,攢下來的家當也帶不進棺材裏,還不是全都給阿瑤?肖想她的小夥子也有不少。
更何況,阿瑤還被黑甕城陳家認了當義女,光是這一點就夠人眼熱了。
有些沒有適齡兒女要婚嫁的人家,這時候誇一句“倒也算門當戶對”,那是好的。
更多的則是酸溜溜的嫉妒,甚至還有不懷好意的聲音冒出來,說著提親哪有女方家這麼主動的,我看弄不好是有了什麼首尾也說不定。
一時間,說什麼的都有。
然而屋子裏的阿爺對外頭的風言風語毫不知情。
從陳達的嘴裏,阿爺聽來了一個“癡情公子劉書賢”的故事:劉書賢從小與阿瑤一同在雙鋒村長大,兩家又是鄰居,等於說是青梅竹馬。長大以後劉書賢對阿瑤一片癡心,隻想求娶。
阿爺聽了這話,反問陳達:“這事兒你也跟我提了快一年了,我隻問你一句,若當真是劉書賢對我們阿瑤有意思,為什麼劉裏正從不跟我提?我也不見劉家請媒婆來說親,怎麼總是你這個女兒家的爹來?”
這就是阿爺的顧慮。
其實吧,若不是陳達顯得太過於熱心反而可疑,阿爺本身對劉書賢倒是印象還不錯的。
畢竟劉書賢是他從小看著長大的,兩家挨得近,彼此也算知根知底。
阿爺聽說劉書賢讀書還不錯,不用一輩子麵朝黃土背朝天的當泥腿子,往後說不準還能有進一步的造化。
單從這一點,阿爺對劉書賢倒還比較滿意。
再者,阿爺一輩子就阿瑤一個寶貝孫女,他自家看孫女是哪裏都好,根本舍不得孫女嫁人後,到了婆家受惡婆婆磋磨。
劉書賢他媽,是個再老實不過的人,在劉家幾十年,連人前都少出來。
看她這樣,也不像是會磋磨兒媳婦難相處的。
若是阿瑤嫁給了劉書賢,還有另一個好處,就等於是從自家嫁到了鄰隔壁。
這樣近的距離,阿爺什麼時候想阿瑤了,都能過去看看。
劉家人就算想為難阿瑤,也得掂量掂量。
所以阿爺在給阿瑤物色親事的時候,其實劉書賢一直是他最中意的人選。
但現在讓陳達這麼從中一摻和,阿爺反而有些不放心了。
阿爺對於陳達這個兒子的人品心裏有數,無利可圖的事情,陳達才不會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