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麗娘釋疑(2 / 3)

女仆們把從外麵采回來的野菜等植物拿去廚房清洗,做成精致麵點端上王爺的飯桌,給今天的踏青畫上最後一個句號。

這次踏青之後不久就是清明,前後假期三天。在放假第一天,大早上的皇宮、皇城和京城的正門大開,皇後儀仗既出,作為皇家傳統的一部分,清明這點,皇後要以國母的身份前往皇家尼姑庵蓮溪庵誦經禱告,為本朝建朝以來死於戰爭饑荒災難中的百姓祈福。

皇後儀仗繁雜,整個隊伍行進速度緩慢,蓮溪寺在城外五十裏,基本上要走一天,因此正式的祈福儀式是第二天舉行,也就是清明那一天,一天祈福結束,第三天再花一天返回皇宮。

皇後久居深宮,平民百姓根本無緣一見,清明節是個例外,為了表達皇家憐憫眾生與百姓共度節日的態度,皇後出發和返回的這兩天,街道並不戒嚴,允許百姓瞻仰皇後儀容。

因此這兩天,京城中那條筆直的南北向、從外城正門穿過內城進入皇城最後直達皇宮正門的朱雀大道兩旁盡是人山人海,百姓們扶老攜幼爭先恐後。

京城人都知道這個傳統,家裏有什麼要吃的要用的都提前買好,那三天裏早市都不開,店鋪都會在午時才開門營業,有些小本經營的幹脆歇業三天。

汝王也利用了節日在家裏好好歇了三天,節日過後才重新去店裏。

這三天裏麗娘無時無刻不在動腦筋,希望能利用這絕好的機會仔細調查一下王爺與秀娥之間到底有沒有貓膩。

麗娘盡職盡責的態度是值得肯定的,但遺憾的是,老天爺可能又打瞌睡去了,沒有聽到麗娘的心聲。

汝王在這三天裏的行為很規律,上午在書房下午在賬房,晚飯前會散步到後花園,要麼在亭子裏坐會兒,要麼在池塘邊喂喂魚,隨侍身邊的隻有麗娘和春香,其餘閑雜人等一律回避。

王爺在府麗娘就不能離開,作為丫頭總管她總算有了在書房門外聽候召喚的資格,可如果是以前麗娘會很開心,現在麗娘卻覺得這簡直是最錯誤的命令,這根本就是讓她無法離開書房門外這一尺見方之地,隻能老老實實的等著王爺從裏麵出來,不然這周圍守護的親衛可把一切都看在眼裏。

至於下午,王爺在賬房,麗娘倒是不必跟去站崗,她可以自由行動。但她能做什麼呢?王爺不用伺候,她去盯梢大管家雲珪麼?她可不敢拍著胸脯說自己的潛行跟蹤的功夫臻入化境能讓雲珪不發現。

加上秀娥與雲珪之間並不存在客觀的會麵條件,這三個人根本沒有破綻暴露。

麗娘望著湛藍的天空全身無力,麵對此情此景,她已經不知道該用何種語言來形容此刻自己的心情。

失敗感再次席卷而至,將麗娘沒頂。

失意的麗娘垂頭喪氣的來到後花園散心,趁著周圍沒人悄悄地摸進了後罩院,在樹影茂密的偏僻牆角搜尋是否有暗藏起來的信丸。

樹下雜草叢生,麗娘靠牆那邊的樹根部一番摸索,從稀鬆的浮土下摸出顆不知道在這裏放了多久的蠟丸。

用力捏碎蠟衣取出裏麵的紙條,上麵的內容讓麗娘大吃一驚,上封已經知道汝王從街市上買了女仆的事,而且已經查明了這個女仆的身份,沒有異常,王爺出錢葬掉的那個老頭的確是這丫頭的生父,叫她不要在這上麵多疑,有空多想想怎麼獲得汝王的全麵信任更重要。

看完字條,麗娘感慨上封心善,沒有責怪她未上報王爺買女仆的事。可緊接著麗娘又疑惑了,既然秀娥的身份是清白的,那麼在玉顏胭脂店裏看到的那個翠花又是怎麼回事?難道世上真有長得一模一樣狀似雙胞的陌生人?完全就是她的誤會?

麗娘躲在樹後,把字條看了一遍又一遍,把自從發現那個“翠花”以來自己的所作所為從頭到尾連起來回憶了一遍,最後決定相信上封,自己就是疑神疑鬼,既然已經查明秀娥是清白的,那個“翠花”就當真隻是個陌生人,一定是這樣的。

卸下了心頭包袱的麗娘在那一刹那覺得通體輕鬆,她把字條折成小塊藏在手心裏,裝作無事一般回到安福軒自己的房間,點起蠟燭將字條燒成灰燼,並把紙灰扔進了便溺桶,毀去一切痕跡。

重新收拾了一下,麗娘離開房間來到安福軒東配殿,等著汝王從賬房回來。

次日,清明假結束,汝王與雲珪準時出門,下人們的工作也照常進行,麗娘呆在自己的房間裏整理內務。

日上三竿時分,麗娘做完私事後來到前麵檢查工作,在她來到大殿前的院子時,一個身穿綠衣的二等丫頭滿麵通紅的走過來,站在麗娘麵前,雙手緊張的揪著衣服下擺,嘴角掛著羞澀的笑容,眼裏漾著奇異的波光。

麗娘上下打量,不解:“小月,什麼事?”

“那個,前院的外務總管找您。”簡簡單單一句話,小月一張臉紅得快要滴血。

“小月,你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