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這晚會宴席,都是貪圖安逸,浪費資源,沒有必要的。
發展一定是更快的,對當下的人來說卻不一定是幸福的。
所以說,李寸心的決策不一定是對的,這需要時間來證明,但她一定是有村民較高的支持率,受人愛戴的。
繼續往前走,直到村頭,向左麵看可以看到遠處一片圍著的平地上堆積著灰白的石頭,兩間並排的小房子邊上是兩隻高高立起的煙囪。顏柏玉說道:“那邊是石礦廠,平時會在那邊煆燒石灰石,因為飄出的煙塵會影響到村民生活,所以將位置設立的比較遠。”
與這石礦廠一樣設立得離村子有一定距離的還有磚窯廠和冶金工坊,這兩處位置相鄰,與石礦廠南北相望。
如今的冶金工坊早已不是當初那一間小屋子,它擴建成並派三間的寬敞大屋,屋內有堆積如山的礦土,村民們打著赤膊,在熊熊火光中拉著風箱,冶煉金屬。提煉再造,工坊的煙塵四季不斷。
工坊旁的磚窯堆砌的磚已碼成一道迷宮,走過磚的迷宮,又是土坯的迷宮,村內房屋的青瓦紅磚,杯盤碗瓶,罐子水缸都出自這裏。
再從村口順著工坊磚窯的路線往回走,會路過養殖場,豬圈靠著雞舍,雞舍旁是鴨鵝的窩。養殖場後邊是個池塘,池塘對麵是李寸心計劃開辟出來種桑樹的地。豬圈對麵則是牛棚和羊圈,這次從巴冬村帶回來的交易物資正被帶回新家裏。
從養殖場再繼續走,便是馬舍和馬場了,於木陽等人牽著馬匹飲完了水,送回了馬舍,正在給草料。
南星一行人過去和自己個的坐騎處了一會兒,這才跟著顏柏玉繼續看這麻雀雖小,五髒俱全的村落。
在向前路過榆樹林,是先前瞧見的那座錢氏醫館,他們村子的醫生工作就是在自個兒家裏,他們這裏的醫館大了不止一倍,進去一看,才知道裏麵是看診住院一體,正兒八經的醫院。
在醫館旁邊已經起了個地基,看上去要修建新屋。顏柏玉解釋說道:“這是一間圖書館,我們村子有個人的天賦是四庫全書,送你們村長的那本書就是她謄出來的。”
“我記得,你說過那個人腦子裏有已出版的所有圖書。那豈不是消遣娛樂的小說也能謄出來。”
“應該可以,隻不過她現在還是以專業類圖書為主在謄寫。”
“啊。”南星遺憾地感歎一聲,“我還想說能有兩本小說消遣時光。”
“等以後總會謄寫到的,可以借著交易之便在這裏借書。”
“我們也能借?!”南星歡喜道。
一行人一下子來了興趣,沒了燈紅酒綠的繁華世界,讀書竟也成了最誘人的娛樂。
“我們村長說:當然可以,圖書館的用處就是用來借書的,外鄉也好,本村的也好,要借書,一概得辦讀書證,登記借書,有借有還,逾期罰款。我們村長管這叫——公立圖書館。”顏柏玉故意搬出李寸心的原話來說給巴冬村的人聽。
南星捧腹大笑,“哎呀,哎呀,我錯看她了,你們村長真是個可愛的人。”
越過醫館再往前便是村裏的紡織廠了,棚內有不少人在撚線車布。紡織廠前頭是李寸心顏柏玉屋子對麵的稻場,稻場邊上兩棵大樹係著一張吊床。
走過稻場,來到磨坊前,顏柏玉帶著人徑直進入磨坊。
磨坊向南擴張,半敞的屋簷下好幾張磨盤石碾和榨油的榨床,這些是有區分的,磨食物用的磨盤,磨工業用油的磨盤,磨礦物用的磨盤,還有磨藥物用的磨盤。每個磨盤外的屋柱都掛了牌,避免眾人混淆。
磨坊內熟芝麻的特殊香氣分外濃烈。狄婉玲正在坐在一座石磨旁,腿上抱著一隻大盆。盆內盛著黃褐色漿糊狀物體,物體表麵有一層油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