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節(1 / 3)

他,拭目以待。

第152章

貞觀七年三月,聖人下令攜後妃群臣赴驪山狩獵。高句麗與居唐的兩位質女寶珍公主與寶珠公主暗中密謀,忽然發難,圍攻行刺,幸得聖人與太子警覺,親率衛隊將之剿滅。

計劃失敗,高句麗參與之人或被俘或被殺,而高寶珍與高寶珠兩位公主氣焰仍然囂張,不見半分悔意。

此事一出,朝野上下一片嘩然,廟堂市井義憤填膺,紛紛譴責高句麗此等毀壞兩國邦交之舉。聖人大怒,當即下旨調集萬軍,由太子親領,前往邊境。

三月底,太子率軍出發。四月到達。而此時,新羅公主金德曼已經返回本國,舉新羅全國之力,配合大唐前後夾擊,高句麗捉襟見肘,陷入維穀。

僅僅一個半月,這場戰事便已唐軍的全麵勝利而告終。

李承乾騎馬入城,薛禮自前方走來,草草行禮後稟報:“太子殿下,高句麗王都已經拿下,宮廷全在我軍掌控之中,高句麗王室還未死的也已全部看押。”

李承乾嘴角一勾:“好!薛禮,你這回可是立下大功了,等回京我便為你向阿耶請功。”

薛禮並不矯情,真誠謝過後又說:“也是太子殿下領導有方。”

兩人你來我往,商業互吹了一會兒後,李承乾問道:“城中情況如何?”

這問的自然不是王室貴族,而是平民百姓。

“國亡城破,恐慌在所難免。臣已按照殿下吩咐,傳令下去,所有人不得擾民傷民,不得對城內百姓燒殺搶奪。也差遣譯語官在城中安撫,承諾國之戰事不禍及平民。”

李承乾點頭:“如此甚好。若發現有人將拳腳刀兵施加於百姓,即刻按軍法處置。當然這是指無故殺傷百姓者,倘若是百姓不服挑釁動亂在先,自是以我們將士的安危為重。”

“是。”

李承乾嘴角一勾,輕輕拉了拉韁繩:“現在,咱們先去高句麗王宮瞧瞧。”

這瞧的自然不是王宮,而是王室那群階下囚。

二人繼續前行,沒多久便見裴行儉策馬而來,神色尤為嚴肅,眉目間是極力掩飾卻仍舊清晰可見的憤恨與怒火。

李承乾蹙眉:“發生何事?”

“發現……發現……”裴行儉張張嘴又閉上:“怕是需得你自己親眼去看看。”

李承乾:???

有什麼是不能直接說的,倒是少見裴行儉這般模樣。李承乾有些好奇,心裏也更加狐疑,卻沒有多問,跟著裴行儉前往,走了約莫兩刻鍾,但見前方一座“巍峨”建築,李承乾心頭一滯,臉色瞬間垮下來。

他終於知道裴行儉為何麵色難看,為何欲言又止,為何慍怒難掩。因為這是一座京觀。

所謂京觀。京,謂高丘也;觀,闕型也。戰捷陳屍,而築京觀,以為藏屍之地。

說白了,這就是聚集敵屍,封土而成的高塚,甚至土壁上麵的每一寸都可見外露的骨骼與頭顱,觸目驚心。

李承乾心裏沉重萬分,好似有萬股雷鳴,雙拳不自覺收緊,渾身顫唞不止。

裴行儉言道:“當年隋煬帝率百萬大軍征討高句麗,那些將士大多死在異鄉。我問過了,這處京觀便是那年築成。”

李承乾不言不語,裴行儉不說,他也猜到了。除了楊廣的百萬大軍,還有誰!眼前累累白骨壘加而成的京觀,體積碩大,高聳如雲,足可見其數目之多。這麼多的“敵屍”,除了楊廣當年的大軍還有誰!

楊廣作孽,將士橫死,高句麗便用這些“戰果”築就自己的京觀,是揚威,是震懾,亦是炫耀。甚至高句麗以此為榮,以此為傲。可這對大唐,對中原來說卻是莫大的悲哀與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