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了眼諸多百姓:“讓他們過去,這裏頭皆是他們的親人,該讓他們來送最後一程。”
最後一程,入土為安。
此令一出,眾人開始動手。百姓們一點點湧上前,神色激動,隱忍難耐。他們將屍骸挪出來,仔細清理掉上麵的塵土,放入墓中,一具又一具,小心翼翼。
他們不知道自己埋葬的是誰,也不知道自己的親人是不是一定在其中,但他們帶著美好的期望。期望他們的親人就在這裏,就在此間,甚至就在他們剛剛埋入的屍骨之中。
這場墓葬儀式持續了許久,從日未正中到日落西山。百姓們也從最初的隱忍低泣到嚎啕大哭,再從泣不成聲到勉強淚止。
不知誰第一個從墳墓前緩緩站起來,緊接著是第二個,第三個……
他們走到李世民與李承乾麵前,雙膝跪地,兩手貼額,伏地重拜:“謝殿下帶他們回家!謝聖人為他們修墓立碑!謝主隆恩!”
聲音回蕩,久久不息。
這樣莊嚴肅穆、悲涼哀戚的氛圍讓李承乾心裏沉甸甸的。及至回到東宮,仍舊沉浸在此等情緒之中,花了許久才緩過來。次日一早就風風火火找上李世民:“阿耶,京觀之事古來有之,大唐境內想必還留存著一些京觀。”
李世民聞弦音知雅意:“你想徹查我朝疆土以內的所有京觀,全部毀去?”
“是。不論戰爭的原因為何,京觀之舉都過於野蠻和殘忍。阿耶,我不想此種事情再度發生,而對於古來已有的,我也想讓他們全都入土為安,而不是被封在泥土裏,曝在烈日下,成為敵人用來炫耀武功,震懾後人的工具。”
李世民嘴角勾笑,給予肯定與鼓勵:“想做便去做,阿耶支持你。”
得了準許,李承乾眉眼飛揚起來:“多謝阿耶,我這就去安排。”
還沒好好歇夠呢,又馬不停蹄忙碌起來。而李世民呢?笑眯眯在旁看著,沒有半點要幫忙的意思。
如此半個多月,就連長孫氏都有些看不下去了:“你也不勸他歇歇。”
“他若累了自己會歇。”李世民握住長孫氏的手,“承乾雖對政事權力有些懶怠,可對某些東西卻是十分在意,更願意為之付出。隻需找準方法,他自然能自己動起來。”
長孫氏一頓,目光幽幽看過去:“二哥是故意引著他辦差?”
李世民眼睛微眯:“承乾不是總說能者多勞嗎?他既有這能力,那就讓他多勞一會兒。”
長孫氏輕笑:“你就不怕承乾回過味來與你急?”
李世民臉上笑容緩緩收斂,免得嚴肅起來:“觀音婢,翻過年承乾便已十三,虛歲十四了。”
聽他語氣鄭重,長孫氏眸光閃動:“二哥的意思是……”
李世民拉著她並肩坐下,從桌案上取出幾本奏折她。長孫氏看過後心中略有了些揣測。這些都是誇讚承乾,為承乾請功的。
“承乾雖然年少,對我唐的貢獻卻不輸任何一人。無論是農事上的種種創新,陸續得出的新作物與新農具;還是文壇上的大殺四方,僅一年顛覆世家格局。這些功績眾所周知,人人得見。便是以往欠缺的軍功戰績,如今也有了。”
李承乾大敗高句麗,將高句麗納入大唐國土。這一仗贏得十分漂亮,唐軍幾乎沒有什麼傷亡。
他利用金德曼,將新羅的次戰場轉變成主戰場,從而使新羅承受了高句麗最大程度的主力,唐軍便自其中用最小的代價獲得了最大的利益。
這不但是一份軍功戰績,還是一份十分耀眼的軍功戰績。
李世民嘴角笑意再次升起:“他年歲也差不多了,我打算過些時日讓他理政,責令群臣,朝中之事若非十分緊要的,都可交由東宮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