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把竹筒糯米飯蒸上。
*
這唐代的端午風俗,有的跟現代肖似,有的卻不同。
高翠蘭他們從於四娘那拿來的菖蒲與艾草都是高澈坐奚車從鎮上拉回來的,他們村集體搞批發,每家都要買,讓高澈作為代表走一趟。
家家戶戶門口插菖蒲跟艾草這很好理解,五月以後就是夏天,到了夏天難免有蚊蟲叮咬或者食品腐爛,這個時代的人普遍認為農曆五月後“邪疫”頗多。
無論是熏艾草,還是以菖蒲做劍掛在門口,都是起到了消除時疫,除惡務盡之用,喝雄黃酒也是如此。
聽說這對妖魔來說還是挺有效的,別的不說,一到農曆五月,哪怕是喜歡看自己小廟吃香火的白大仙都躲起來,不知在哪個洞穴瑟瑟發抖,就等端午過去。
想到這,高長鬆的表情又變得有些無語。
至於高翠蘭發鬢上的石楠花……
石楠花的花期是在4-5月,聽說在唐那裏,端午節簪石楠花已成為風尚,有種說法是石楠花的味道可以辟邪。
第一次聽見於四娘這麼說時,高長鬆真是滿腔吐槽欲。
那味兒怎麼辟邪啊喂!
他猛地搖頭,不行不行不行,要尊重流行趨勢,絕對不能被帶歪了!
想到這,他終於收拾完心情,開始往廚房走,也差不多要把角黍做上了。
……
他們家因為人少,做的量也比較少,其實這年頭粽子就是用來嚐鮮的,畢竟它完全用糯米做,在大量種植小麥的烏斯藏,天天吃也吃不起啊。
高長鬆之前還在思考,自己是不是要練下包粽子的技巧,還好他們這裏不時髦用葉子包粽,似乎因為竹有高潔之意,家家戶戶都是做竹筒塞米飯。
如果不是用糯米,其實高長鬆還挺想塞臘肉的。
而年紀最小的高翠蘭又提出了一個天才般的主意,她天真無邪地問:“大兄,能否塞豆腐?”
高長鬆:那當然是不行的。
最後結果是,他們隻塞了正常糯米,準備蘸糖吃。
等糯米蒸好,也差不多到下午四點,又出門招呼高翠蘭他們來吃飯。
結果……
高長鬆連眉毛都在抖動了:為什麼你們出去的時候隻有一頭石楠花,現在就變成了三個頭的石楠花?
這花的味道真的很不友好啊!
第7章
連片的青瓦白牆房屋、四角尖尖的屋簷頂,城鎮中央高大的門樓,門樓下以石塊壘成高台,隻要站在二樓便能一覽眾山小。
這是唐代的瞭望塔,日本的天守閣就是仿造其形式而建造的。
古格鎮說是鎮,其實規格已達到城市的大小,這多歸功於鎮東的河流,那是烏斯藏的母親河,其支流一路向東,彙入唐國。彙成的主流為唐國所開辟的一條重要河道。往來商人若是選擇海運的,一定會通過這條河進入唐國,那麼依托此河流而建的古格鎮,自然也就成為了商賈彙聚之地,乃是烏斯藏的經濟重鎮。
高長鬆因在古格鎮入學,對這已非常熟悉,可對高老莊的絕大部分人,尤其是女眷而言,這卻是他們夢想中的福地。
唐朝的女性政策還是比較友好的,可在唐初之時士族還是講究“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諺語,這二門指的是前文所說的庭院格局中的“中門”,也就是說在很多大家族之中,女子依舊被困於後宅。
民間就開放些,獨自做生意的婦人也不是沒有
。
“哇——”
“哇——”
“哇——”
驢拉的奚車穿過高大的門樓,古格鎮的景色便映入高翠蘭她們的眼簾,且不說最小的從未出過高老莊的高翠蘭,哪怕是高香蘭跟高玉蘭也隻來過這鎮幾回,那還是在她們小時候,古格鎮的圖景已記不真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