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節(1 / 3)

各種特產,回去後再甩賣。

這裏盛產各種丹藥,強身健體的、駐顏美容的,也賣許多異獸的血肉,大多是吃一口便能百毒不清雲雲。

當然了,在本土買賣的血肉都有正常來路,誰還不能沒錢花的時候去獻血呢?

鍾離珺像個往返兩地的商人,他將唐國的貨品帶來這兒賣,又帶東華國的緊俏貨再回去,倒賣之下,也能大賺一筆。

哎,修行,那是很費錢的。

那為什麼高長鬆沒有像鍾離珺那樣,在二地之間倒賣呢,原因也很簡單,他壓根沒有傾銷的路子。

唐國就不說了,他在烏斯藏就是個小屁民,也就是高老莊上的人跟古格鎮上的知道他修仙,但因高長鬆加入的是道門,烏斯藏是佛國,他相信自己修道者的身份都沒有淨塵法師隨從來得高。

哎,而且要是被盯上了,有人想殺人奪寶怎麼辦,他可有一大莊子的親戚呢。

想到這,高長鬆不由思考,待回去後設一個將高老莊籠罩在內的結界,起碼普通妖怪侵犯不了他們。

走著走著,高長鬆忽感小腿處傳來輕微的撞擊感,他低頭,隻見一粘土小人摔了個屁股蹲,隨即忙慌不迭地爬起來,又往人多處跑。

高長鬆:???

什麼?這世上還存在小人族嗎?

這玄幻出正常西遊記的境地了吧?!

好在他沒在風中淩亂多久,就看見一發髻亂糟糟的青年從鋪席中猛地衝出來,啊,大安人將臨街的店鋪稱為鋪席。

他儼然是追著逃跑小人去的,一邊跑還一邊高呼:“站住,赤,別跑!”

赤?高長鬆思索一秒,恍然大悟,哦,陶土小人身上穿的衣服是赤色的。

他暗地裏看左右,卻見街上的人一副見怪不怪的模樣,隻得詢問看似知情的鍾離珺道:“鍾離郎,那是何物?”

鍾離珺本在神遊天外,聽高長鬆言後趕緊順著看去:“啊,是磨喝樂啊。”

這對高長鬆來說是個新名詞,他絞盡腦汁搜索記憶,都沒找到相關內容。

那磨喝樂到底是什麼呢?追根溯源,這是個梵語詞彙,磨喝樂本來是指是釋伽牟尼的兒子,但在傳入中國後,也不知是如何演化的,最後竟然變成了七夕節時供奉牛郎、織女的粘土人偶。

高長鬆:!!!不是,這咋演化,也差得太太太太太多了吧!

而且,供奉牛郎織女的陶土小人,那也不應該能跑吧?

鍾離珺:什麼,磨喝樂不能跑嗎?

高長鬆為這離譜的粘土人而震驚,他決定去看看,但在此之前,他終於明白為何大安城會如此熱鬧了,是因為乞巧節啊!

*

乞巧節即七夕節,唐代時,七夕活動還是很單一的,節日的重頭戲在女孩兒身上。女子有個活動,即拿著線頭對照月光穿針眼,都說“乞巧”“乞巧”,誰先穿過針眼,那就是得巧。

男子也不是沒有活動,傳說中七月七是魁星的生日,大凡是想要讀書考取功名的,都少不得要拜上一拜,以求考運亨通。

以上這些,那都是唐代的,你說宋,又是另一回事了。

在這大安城中,七夕節儼然成為了全民狂歡的節日,賣磨喝樂是最基礎的。民間百姓買對陶土的湊熱鬧,有些聰明的商販為將磨喝樂高價賣給貴人,用象牙雕刻人偶身,用寶石裝點衣著,極盡奢華之能。

當然咯,哪怕賣得再貴也是有人買賬的。

除了磨喝樂還有各色應季的瓜果,甚至有心靈手巧的商販將瓜雕成“花瓜”等,至於什麼針線、酒炙等,吃的用的穿的都有賣,倒不如說七夕成了這兒的購物狂歡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