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節(2 / 3)

這些痕跡不全是他家留下的,高長鬆自家的太平車輪子不小,卻絕沒有這留下的印子寬,高長鬆估摸了一下,怕這主人是外地的行商,也是來買酒的。

他清楚自己家的斤兩,那麼多雜物,能入人眼球的隻有蒸餾酒,別說是本土的行商了,他還準備靠蒸餾酒在海對岸的東勝神洲打開市場。

但哪怕人來了,眼下也該做不了生意,原因也簡單,他既然不在,就隻有大娘高香蘭作主,高香蘭八歲,你說是虛歲,也就是十歲吧。

這歲數放現代就是個小學生,哪怕古代小孩兒當家早,似乎也做不到跟行商交談時進退自如。

不,也不一定,想想看,林黛玉進賈府的時候不就才這麼點大嘛?她都能做事那麼縝密……

高長鬆腦子裏盡轉些古怪的念頭,但等他真靠近家門了,卻看見意料之外的一幕:

隻見身著白袍的齊肩黑發人正在跟高香蘭交流,看二者模樣還挺入神的,那白袍人深目高鼻,一副絲綢之路後半人的模樣,卻講了一口略顯拗口的漢話,高長鬆聽來是問白酒的產量,問以價值某某能否賣。

卻見高香蘭搖頭,隻說這酒目前就他們一家做得,益州的大家、西番哈密國的行商都已跟他們訂好了白酒,這產量實在不夠,他們行商頗講信義,實在不能勻給米家人雲雲。

米這個姓氏一出,高長鬆就知道他們是從哪來的。凡是對古代商貿有點了解的,肯定聽說過“粟特人”三個字,在中國的古書上記載他們是善行商的西域來客,而西方的曆史書中則說他們是擅長買賣的東方來人。

實際上,他們生於絲綢之路的中段,也就是中亞阿姆河流域,兩漢開始便有他們橫跨絲綢之路行商的記錄,而到宋代,曆史書上依舊有他們活躍的身影。

烏斯藏國身為絲綢之路上的一小站,是能看見粟特人的,但在他們這高老莊,就很難見得了,甚至因粟特人長相與西番哈密國的人又不是很一致,會被人誤解為□□怪一類的。

眼下看著高香蘭進退有度跟粟特人講價,高長鬆都要寬麵條淚了,心說這就是吾家有女初長成啊!

然而,等他再定睛一看高香蘭的頭頂……

高長鬆:???

等等,妹啊,你怎麼都14級了?

這升級速度,不該啊!

第113章

高長鬆不在的倆月高香蘭待人接物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要說原因,即為白酒引來了無數商賈。

都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在唐也是如此,高長鬆走前先緊著古格鎮上的行商、益州的大家等賣了白酒,按理說來,這範圍也不是很廣,但且不談想要獨霸經銷權的益州人,古格鎮上可還有來往的商販呢,這一傳十十傳百,找上門的不就多了?

古格鎮上的中大型商賈,都是絲路商人,有阿拉伯人、波斯人、粟特人等等,那這群人會賣什麼呢?龍腦、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琥珀、玳瑁以及些高級的手工藝品,都是他們常賣的。這些物什一部分是他們家鄉產的,另一部分則是絲綢之路上補充的。

古格鎮一個是地理位置比較好,陸路的、水路的都要在這兒停留,此外這兒也有不大不小的特產可供商隊補貨。

新興的是高長鬆家布坊的染布,那顏色著實不錯,至於老舊的產業則是烏斯藏這兒的一條龍——素酒。

誰叫烏斯藏是佛國呢,雖說佛家人不飲酒,但在西遊記中,哪怕是唐玄奘都有三次喝酒經曆,那喝得當然是素酒。④本④作④品④由④思④兔④網④提④供④線④上④閱④讀④

酒的葷素之分說來也逗趣,葷酒是糧食釀的酒,按這邏輯,糧食是用來養人的,用它釀酒是糟蹋糧食,素酒是水果釀的酒,勉強還能一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