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餘屋的人家也不是很多。眼下,見金發碧眼、深目高鼻大胡子的商賈以及從益州河道東來的郎君在村裏來來往往,高長鬆便合計著開一家旅店。
唐就有了“旅店”這稱呼,早在戰國時期便有了私人運營的旅店——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官辦的驛站隻接待官員跟使者,尋常庶人是沒資格居住的。
大凡是商賈彙聚之地,就能看見旅店,當然,除了商賈,店內還有參加科舉考試的讀書人以及等待選調的官員居住。按照《太平廣記》裏的說法,像在兩京,即長安與洛陽中,旅店因投宿的人太多,過夜費十分高昂,甚至會出現一間難求的情狀。
高長鬆琢磨了一下,看古格鎮上的“逆旅”——旅店的別名,其建築風格跟正常的鋪子居所沒什麼區別,他甚至不用找人來專門設計,而店內提供的服務,無非也就是食宿與交通。交通跟現代差不多,現在的大酒店前總有出租車在排隊候客,古代的大店也會養無數的驢子,就為了客人能夠方便外出,沒事租頭驢子坨貨之類的。
他盤算完發現,這房子建造得快,隻要村人同意就沒什麼問題,驢子的話,他家有兩頭美驢,想來那些外地來的商賈都自帶驢馬騾,偶爾有個應急的,他家這兩頭也夠了吧?至於茶飯食水,村上還有那麼多女郎呢,相信她們也不會跟錢過不去,請嬸子來打理一下最好了。
想好後高長鬆便去跟塗裏正商量,這畢竟不是他們家自己的事,是要循得德高望重之人同意的。
裏正這稱呼,隻要是看過古代背景小說的大體都看過,這就是個春秋戰國時便設立的官職,要讓高長鬆說,跟村長半斤沒八兩。古代百戶為一裏,裏長由村裏的富裕鄉紳擔任,什麼官府征稅啊、賦役啊、驛遞、供應等等,都是裏正要幹的活。
高長鬆這個建旅館,是肯定要跟裏正打招呼的,這對他們這保守的、多年未變的村莊來說,可是大事。
*
塗裏正也算一小官,卻不能每日遊手好閑,他自己也是要下地的!當然咯,他動手比較少,平時裏多是巡視下長工的勞動成果。
高長鬆等到嫋嫋炊煙升起才去塗裏正家,塗裏正美滋滋倒了一口小酒,準備就這蒸餅吃。
高長鬆還是很善於經營鄰裏關係的,會送點小酒給村裏人吃吃,但這也不是無限度的,一家就一小瓶,當作開業散財了,一開始還有人覺得他小氣,怎麼就一丁點兒,但等知道高長鬆酒賣得多貴後就再也不哼氣了。
塗裏正家裏也沒啥人,就他跟娘子,高長鬆來喊門後他屁顛屁顛跑去開。塗裏正對高長鬆的態度是很好的,畢竟這後生在十裏八鄉都很有些名氣,孝悌又親善,且現在莊上豐收的糧食都給他收去了,誰會對他吹胡子瞪眼?
塗裏正趕忙將高長鬆迎入家中,熱情地邀請他一同用晚食。高長鬆也不推辭,他這個點來本就是要留下的,無論是什麼年代,國人都喜歡在酒桌上談事兒,且他不是空手而來,帶了瓶上好的蒸餾酒。
塗裏正本就笑得可歡,看見高長鬆提的酒瓶子,更是連缺牙都笑出來了。
他家的蒸餅多了個人吃,高長鬆說起建“村店”,塗裏正從自身角度出發是沒有不答應的,可他還算是清廉的村官,於是說要找那些年紀大的族老一同商議一下,高長鬆聽他語氣,知道這事兒是十拿九穩,說討論不過是走個過場,也樂得如此。
果然,沒過兩日,塗裏正就上門來跟他說,村店建在哪裏雲雲。
這些高長鬆其實是無所謂的,畢竟高老莊就這一畝三分地,近了也就跟他家毗鄰,遠了不過是隔了條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