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鍾離珺,他本來迫不及待要跟高長鬆談一下大安國那的書院,剛張開嘴,注意力就被吸引了。
鍾離珺:吃飯吃飯,孩子讀書怎麼辦,吃完飯再說吧!
第131章
一張、兩張、三張……
與饅頭同源的蒸餅被高長鬆刻意壓成扁而厚實的形狀,一張張壘在盤子上,仿佛加大號的鬆餅,高長鬆一點也不手軟地疊了十來張,像一座巍峨的小山。
唐朝流行的是分餐製,每人麵前都有一張小案,鍾離珺的案實在擁擠,他的蒸餅、鹵肉都是加大份,高長鬆注意膳食均衡,於是每人都有份鹽水煮白菜與鹹菜。
高香蘭都忍不住往鍾離珺那瞟,不是沒見過修道者,這麼能吃的真是頭一次見。
這些視線無法幹擾鍾離珺,他吃飯時極有修道者特征——心無旁騖,兩隻眼睛都不怎麼往外看的,全副心神都集中在鹵肉與蒸餅上。
這專心致誌的吃飯vlog,將周圍人一同感染了,過過苦日子的高家三姐妹沒一個浪費糧食的,哪怕噎到撐到,都得把餅吃完。
可富裕日子過多了,那本覺得美味的蒸餅也變得平平無奇,這就像人天天吃大白米飯,卻很少覺得白米美味至極一個道理。
為何喜歡高長鬆鼓搗出的新花樣?還不是因為新奇、好吃?
再說這鹵肉,好吃是好吃,可先前因太過美味連吃了一旬,再吃就不行了,說白了就是吃膩了。
今兒看見鹵肉,說高興也高興,可想到先前的連吃,嘴角就撇下去了。
不是不愛這味道,是真吃太多了。
但你看鍾離珺的表情,看他緊盯著鹵肉不錯眼的神態,看他極力憋著哼哼,卻享受其中的模樣,還以為這是什麼不世出的美味呢。
高長鬆看他下飯,看著看著,一張餅就吃完了,其他三小孩也是,案上的菜被一掃而空。
鍾離珺吃飯的姿勢還挺優雅,速度雖快卻絕不風卷殘雲,當他吃完時,高長鬆他們已經落筷子好一會兒了。
高長鬆看三妹妹一副沒吃夠的模樣,怕她們積食,就去蒸了三個紫梨打牙祭。
他自己生啃梨子,咯吱咯吱,老脆了!
*
跟先代相比,唐真不怎麼缺水果,最多就是種類單一,運送價格高。
其中最有名的不外乎是“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荔枝。
這水果,遠在烏斯藏的高長鬆是享受不起的,除非他願意從商城兌換。
那他平時能接觸到的水果有哪些呢?
首先是楂、梨、杏、梅。杜甫在《豎子至》中留下這樣一句詩:“楂梨且綴碧,梅杏半傳黃。”
就一段,卻提到了四種水果,這還是住在茅屋中的貧窮杜甫寫出來的,可見在唐代,這四種水果是比較常見,能夠走進萬千百姓家的。
別的不說,就梨子,在烏斯藏賣得都很便宜。它是唐代北方的大宗水果,哪怕是河西走廊地區,都種植了大片的梨樹,你看那“千樹萬樹梨花開”的詩句就知道,梨樹已形成了果園經濟,從不落單種。
高長鬆買來的紫梨,是這年頭比較常見的品種,體型大、甜脆爽口,聽老農說種起來也簡單,這梨苗適應性特別強。
咱再看吃法,這就跟現代不同了,這年頭流行吃蒸梨,這種吃法十分洋氣,聽說還是從長安傳來的,你想幹啃也不是不行,就是很土老帽。
高長鬆不大在意這事,但高香蘭她們還是比較從眾的,覺得蒸著吃更有牌麵,高長鬆讓她們啃,還有些抗拒。
高長鬆想到冰糖雪梨不也是蒸煮的?這麼吃還有清火降溫、潤肺止痰之功效,也就隨她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