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節(1 / 3)

別的要做。”

誰都知道,高長鬆是經商與修行兩頭一起幹,還時不時串一下發明家的活計,熱心的、實在不知道做什麼的鍾離珺立馬表示:“若有我能幫上忙的,你直說便是。”

他還真不習慣一切都給安排得明明白白,鍾離珺想自己不能躺在炕上不動,不能隻天天在高長鬆這吃白食,他得勞動,得用雙手換取自己的所得。

高長鬆笑道:“隻是去進貨罷了,你若感興趣,也可一起來。”

*

高長鬆的目的地是類烏齊的牧場。

古格附近有好幾座城,分別是察雅、八宿、類烏齊、左貢、桑昂。豬八戒所駐紮的福陵山就在左貢附近。

都是城,發展程度卻不一樣,古格在絲綢之路沿線,又是入唐的必經之路,發展很好,當地百姓過著農耕的生活,但類烏齊等地區,地形不那麼適合耕作,百姓也比較窮困,他們多半過著半農耕半遊牧的生活。

不是說半農耕半遊牧不好,曆史上的吐蕃就憑借這樣的模樣,在保存遊牧民族機動力的情況下又有較好的後勤保障,這才能跟大唐幹這麼多次架的。

當然咯,在西遊記的世界中,烏斯藏是絕對不可能跟唐打起來的。

高長鬆先前還想著幹脆辦個牧場,經過深思熟慮,覺得實在有些多此一舉,他還不知道會在烏斯藏住多久呢!且論放牧,他完全就是個門外漢。

他決定與類烏齊這的牧民達成合作,直接購買羊毛,正好最近天寒,羊肉十分緊俏,他相信對方是願意把刮完毛的、赤條條的羊直接賣給屠戶的。

貨郎將高長鬆家的豆腐與酒帶入類烏齊,當地人放牧,好飲酒,他們買不起純度高的,就買摻水的。

曾打過交道的貨郎武亞夫給高長鬆推薦了一名為葛爾讚的牧民,他養了一大群本地的高原綿羊。

跟葛爾讚攀談後才得知,原來高原綿羊的羊毛在這還是有些市場的,羊毛可以用來搓繩子跟縫補帳篷。

當然,比起販賣羊的價格,羊毛隻能算添頭。

類烏齊這的牧民家庭體量比較大,聽武亞夫介紹,一個家庭隻有養到三百到四百頭羊才能算比較富裕,且對他們來說,一直維持這飼養量是比較難的,一個冬天過去,羊群就會減員不少,這也是為什麼現在有不少牧民改去耕作。

耕作所得相對來說更有保障。

葛爾讚拒絕以開元通寶作為交換方式,他用羊毛換來了酒、布匹、糧食與各類醬菜,近幾年糧食豐收,糧價普遍低,因此他要了更多的布匹。

他不知道高長鬆收羊毛要做什麼,那不是葛爾讚關心他,他身上有著草原人特有的淳樸,又因為同是烏斯藏人,對高長鬆他們和顏悅色。

他承諾高長鬆,會幫助他收其他牧民的羊毛,價格還是按照他們剛才說好的定。

高長鬆欣然應許。

倘若說他現在有什麼擔心的,就是怕自己村上的織毛襪速度跟不上,哎,恐怕要動員附近村落一同來做活了。

工作告一段落的高長鬆回到高老莊,是時候正經地談妹妹的上學問題了!

第133章

先來看看高香蘭取得了多少成果。

高長鬆與鍾離珺看她興致勃勃、宛若鬆鼠搬家一般抱出一大籮筐的“發明創造”,深感自己不應該用“成果”這種高級的詞彙形容她的鼓搗,勉強能稱為“手作”吧。

根據高長鬆淺薄的理解,煉器師的基礎是各類咒文,有的紋路段代表“風”、有的代表“水”、有的代表“吸收”,他聽靈寶派的師叔介紹過,最基礎的咒文大概有300個。

文字上是詞組,比如“水”與“土”結合,便有概率能夠生成“林”,但這究竟該怎麼組,怎麼雕刻,高長鬆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