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造銃(趙士禎)(3 / 3)

最後再在銃管旁邊的一側鑽了一個小孔,用作引火孔。按照李樂水的說法,這銃管方算是完工。

銃管製完之後,李樂水沒有繼續安排製銃,反而讓沈家工匠按照這樣的方法製造幾隻口徑不同銃管來。對此,趙士禎又是不解。好在還沒等他開口想問,李樂水先自己做了解釋:“這銃管到底打多大合適,老實說這個我也吃不準,不同口徑的銃管不妨先打上幾隻,試上一試再做定奪。”

接下幾日,李樂水再沒出現。趙士禎帶著沈家工匠打造不同的銃管。包趙士禎全部的人都卯全身的力氣做事,大家夥兒都一個心思要看看這新技法製造銃管到底合用不合用。十多日他們就造出十多根銃管來。這些銃管按照大小從四分到六分,每隔五厘便打兩到三根銃管來。

銃管全部打好,又把李樂水請來。李樂水驗過銃管後,又請他們製鉛子。李樂水要製的這鉛子又與尋常不同。竟不是球形。而大致是圓柱形。前方是渾圓,後部柱狀,底部又需挖空一塊兒。大小比起相對應的銃管口徑略小。李樂水講解,口徑略小是為了從前端裝入時容易裝入。鉛子本來質地軟,底部又被挖空。在銃管內遇到氣時,會被擠壓變形嵌入膛線內。李樂水說的頭頭是道,趙士禎越聽心裏越發癢,盼著試放的那一日的到來。

終於到了放銃之日。他們尋了一處空曠平坦之地。因為隻有銃管,就把銃管固定在一個木架上,全當銃床。引火孔處又放置火繩,火繩引得很長,人可以躲在遠處點銃。

銃管內裝填火藥,塞入鉛子,用通條搗實。正如李樂水所說,鉛子略小,裝填起來並不吃力。所用火藥也是經過精煉,炭用了柳條炭,硝和硫磺也是經過多次提煉。三種原料按照方子配比在水車帶動的石滾磨裏加水潮碾,碾成藥餅,破碎造粒,篩選後烘幹,再用石墨磨光。李樂水在外寨偏僻處設了一處地方,專門用於製火藥。趙士禎曾前去看過,工藝精良,所製的黑火藥遠勝於大明軍中所造。

試銃先測是每一根不同銃管最大能夠承受的火藥量,循次增加銃管內裝藥量,直至銃管炸膛,記下炸膛時的藥量,便是最大的裝藥量。

第二步,則是測不同口徑的銃管的射程,將厚木板放置到一百步外,用安全裝藥量,各口徑的的銃管都能輕鬆擊穿。放置二百步開外,大多口徑的銃管仍能擊穿木板。到了三百步開外,也還有銃管發射的鉛子可以擊穿木板。

趙士禎徹底服了,哪怕是他當初試製造長而重的嚕密銃也不過勉強能射到一百步開外。鳥銃等其它火器在這個距離上射出的鉛子已經綿而無力了。而這新銃管已經將射程延長了數倍有餘,真是令人咋舌。他不由自主的衝著李樂水望去,暗道這個小夥子確實不簡單。

李樂水似乎並沒有注意到趙士禎的心理變化,他正全神貫注的反複比較了各口徑的銃管的測試的結果,過了片刻,他才抬頭說道:“權衡一下裝藥量,重量和射程,我看就用半寸口徑的銃管吧。”趙士禎和周邊的沈家工匠們都不由自主的點了點頭。經過這次試銃,所有人都變得對李樂水的話言聽事從。

回去的路上,一日來的試銃的情形不斷在趙士禎的心中回放,他難以撫平胸中的激動。一踏入家門,就衝入書房內,研磨潤筆,醞釀一番後,在紙上寫下四個字:

“神器新譜”。

注:本章所述的製造銃管的情形基本源自“手工前膛槍製作”的視頻。筆者非工科出身,難免對視頻有理解錯誤的地方,還望方家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