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小時候所生活的世界裏應該有很多孤兒,因為在他的記憶片段中總是有很多孩子在一起待著。
那些孩子都穿著灰撲撲的衣服,臉上沒幾兩肉,年齡從三歲到十幾歲不等。
他們眼神麻木,空洞,毫無神采。從他們的眼裏看不到屬於孩子的童真和快樂,隻有一個字,那就是“餓”。
一年四季都穿著同一件衣服,破破爛爛打著補丁,有的孩子連鞋都沒有,大冬天的赤腳踩在冰雪上。
奈爾森經常會想起自己和其他孩子一起吃飯的場景,他們都聚集在街道陰暗的角落,隻有這樣才暖和些。
來往的大人們都是高鼻梁,長著帶顏色的眼睛,白皮膚,棕頭發或者金頭發的外國人。
他們永遠不會給予孩童憐憫,偶爾會扔出一塊黑乎乎的東西讓孩子們爭搶,然後戲謔的看著。
奈爾森記不清黑乎乎食物到底是什麼味道,但是從視覺上來看,並不是正常能入口的東西,上麵甚至會沾著肮髒泥土和不知名的毛發。
“很餓,很害怕。”奈爾森皺著眉頭:“看管的修女會無緣無故毆打孩子,隻因為看著不順眼。”
臨喬聽到“修女”這個詞,意識到可能是個國外的副本:“你們吃不飽,穿不暖,後來呢?有沒有好一點,你的那位男媽媽會幫你們嗎?”
奈爾森解釋道:“那時候他還沒有出現。”
“我也記不清他什麼時候出現的,隻知道他出現時我已經從小蘿卜頭變成八歲的大孩子。”
所有孤兒們穿的衣服都是破破爛爛的,看不出什麼樣式,幾乎是用幾塊破布包裹住身體,如果非要從服裝入手的話,也隻能從大人們身上的衣服看出一點端倪。
“修女的衣服沒辦法看出太多,不同的時期衣服上會有變化,但與此同時不同修道院的服裝也不同。”
就像曆年曆代學生的校服會有變化,但是不同的學校校服也是不一樣的。
另外奈爾森覺得自己小時候住的地方不是修道院,應該是孤兒院,可又有修女,並且還有很多別的窮人。
“媽媽出現前,我已經從救濟院被轉移到一個女人手裏,我記不清她是誰,但她打人很疼。”
“那時候的人們,貧富差距很大。上層女士會穿誇張的裙子,巨大的裙撐讓女人們看起來像華麗的洋傘。”
“底層的女士能穿件完整的裙子,就已經很了不得。”
“上層紳士們穿著馬甲西裝,有的會帶假發,有的不會。底層男人們的衣服隨意很多,但擁有一件黑色的大衣是必不可少。”
奈爾森停頓片刻,似乎不想回憶不好的經曆,開始描述“媽媽”的溫柔,都是些零星的小片段。
“後來媽媽出現了,一開始孩子們並不相信他,甚至會對他做惡作劇,但是他從來都不生氣。”
“他的懷抱很溫暖,那時候孩子的死亡率太高,他總是提心吊膽的。”
“他似乎經常被奇怪的人騷擾,我想像其他人一樣出去工作,替他減輕負擔。”
“可是媽媽卻一定要我學習認字,他抱著我教我讀書,還會揉的腦袋誇獎我。”
奈爾森變得囉嗦起來,可以聽出奈爾森對自己童年生活的回憶遺忘太多。
根本說不清具體的年代,具體發生的事。
大量有關“媽媽”的回憶裏,也是偏重感受,跟環境外貌沒有太多關係。
奈爾森如數家珍,但他也很快意識到這是沒用的信息。
奈爾森拚命的回想著,臉色開始變得蒼白:“後來有殺人的東西在外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