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一片汪洋(3)(1 / 3)

水師大捷,民心大振。水師凱旋十日後,鹽商的兩船糧草運抵金州港,正好以實際行動慶賀老鐵山水路的再度開通。對於遼東來說,這是條黃金生命線,鹽是海裏撈上來煮的,幾乎不用成本,以鹽為水龍頭,換的糧草接濟遼東軍隊,抽出的稅打造海軍。反過來海軍為貨物的貿易保駕護航。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遼東的事業終於走上了良性循環的軌道。

洪武二十七年的遼東的大豐收讓朱植也嚐到了甜頭,在軍營旁邊耕種的兩畝水田裏的稻子取得了很好的收成,平均每畝產下三百斤糧食。水稻出產讓姚善瞠目結舌,他無論如何也不能相信在遼東苦寒之地居然也能生產水稻。但實踐成功,又讓他無話可說。

“殿下,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您的話善拜服了。”姚善看著一筐筐金燦燦的稻子,心悅誠服地一揖到地。

朱植把他扶起來,心中這個滿足感啊,甭提多爽,不過也是,自己在那個世界就親口吃過遼河平原產的大米,心裏對這樣的實驗早就有答案,隻是對於這些照本宣科的死硬分子,隻有用半年時間去教育他們。朱植道:“嗬嗬,克一請起。世界上的事情不是每件都能去實踐的,有時候必須吸收前人的經驗。但事情總是會變化的,在某些時候,有的事情完全可以用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去證實是否正確。離明年開春還有半年時間,克一可以在河邊適合地方,改造水田選取優良的稻種播種下去。一開始先別忙鋪太多,一年幾萬畝地種,慢慢摸索也能把風險減低。”

……

眾官員和眾商人一同走進遼王府,互相大眼看小眼,官員們念叨著怎麼跟一夥商人一起議事,商人們提心吊膽,怎麼跟一幫官老爺聊天。誰都不知道朱植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

經濟的強盛讓朱植在選擇計謀方麵有了更大的回旋餘地,他大膽地提出了一個對海西女真人的經濟戰略。過往,女真人與遼東經濟息息相關,遼東的茶、鹽、鐵等都是女真人必須的戰略物資。所以來到遼東之初,朱植隻能讓遼東商人繼續與女真人做買賣,一來為了擴大稅源,二來遼東軍沒準備好,一旦切斷女真人的貨源,容易激起女真人興兵南下。

但現在不同了,遼東兵精糧足,府庫裏有充足的資金和糧食,足以讓遼東與女真人展開貿易戰,而且遼東七成的兵力已經整理好,隨時可以出塞作戰。反過來這些戰略物資的缺乏,可以進一步削弱女真人的實力。

“……從今日起,不讓一包鹽,一磚茶、一塊鐵、一匹布流入女真境內,這裏需要各位商戶的支持,所以請大家來就是為了商量此事,有什麼意見盡管提,現在不說,過後就不許再說。”說完朱植坐回太師椅上,拿起茶碗,觀察著各人的動靜。

李大椿的臉最不好看,因為他的主要買賣就是到女真人和蒙古人的地麵收買牛羊回來牟利,而且自從朱植鼓勵他開辟深入胡地的商路之後,李大椿的商隊已經遍及白山黑水,草原沙漠,而且還負責為遼東其他商人運送貨物。如果展開這樣的貿易戰對他來說,簡直要損失一半的生意。

常昆的臉色也不怎麼樣,他的鐵器最大的銷地有兩個,一個是北平一個就是女真人。這一下等於斷了他的臂膀。

鐵鉉是計劃的製定者之一,他站起來附議:“殿下所言極是,禁鹽茶弱其民,禁鐵弱其軍。如事者幾月,女真人不戰自亂。”

郭銘一言不發,這位遼東的財神爺心裏不高興了,這件事事前和自己商量過,郭銘曾經極力反對,但最終想到遼王既是自己上級,又是自己妹夫,就算不同意也隻能保留意見。

郭英發話:“如果女真因此而興兵南向呢?”

楊榮道:“稟侯爺,卑職以為,海西女真遲早要平,此計好就好在一石二鳥,既能削弱女真實力,最終還是激其興兵。這樣一來他們就會在我方設計好的範圍之內跳進圈套,我遼東出兵正好師出有名。”郭英一琢磨隻覺得這樣做有點黑,黑了別人,還要挑動別人來打自己,但也不再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