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帝嚇壞了,忙命太醫診治。可惜太醫院也無良策,縱然費盡心思,小皇子卻還是在次日夜裏夭折,看其麵貌,分明是中了毒。
蘇美人差點就瘋了。
永明帝痛失愛子,又心疼蘇美人的煎熬苦楚,加之震怒於公然謀害皇子的行徑,當即將涉事太醫和經手過藥丸的宮人盡數羈押,嚴令徹查。
消息從後宮傳出,眾勳貴重臣皆覺大事不妙,負責查案的幾人更是兢兢業業,連夜嚴刑審問後,很快將嫌疑鎖到配製藥丸的太醫張霖身上。
誰知當晚,張霖竟服毒自殺。
就在重兵守衛的天牢裏。
永明帝雷霆震怒,命人抓了張霖滿門,在沒問出有用的線索後便株連處置。
闔府上下隻有一人例外——張霖的書童。
據他所說,張霖出身不高,這些年能順風順水地升遷富貴,在京城站穩腳跟,全憑相爺左珽暗中扶持提拔,故張霖對左相一直心存感激,有意報答。事發之前,張霖亦曾往左相府上診病,且瞞著家眷,連他都是無意中發現的。
權勢煊赫的左相隨之下獄審問。
不過左珽此人性情極為剛硬,便是在獄中受了許多苦,也不曾鬆口半分。
與此同時,又一人也被卷入案中。
——神醫陸元道。
此人雖不在太醫院供職,卻有一身出神入化的醫術,是興國公府老公爺的至交。這些年顧家滿府男丁女眷,都是由他照料身體,診病配藥,足見信重。據查,紅丸案發生之前張霖曾與陸元道秘會,前後不過一炷香的時間,地點也極隱蔽,若非深查,不為人知。
永明帝聞訊,即刻捕了陸元道審問。
這人雖醫術精絕,卻沒有左珽那樣的鋼筋鐵骨,進了監牢沒多久便盡數招供,說當日是興國公囑咐他配製藥丸,而後秘密交予張霖。據他所知,左相也是受人所托,張霖背後另有高人,為報知遇之恩,定會死守秘密,絕不牽連旁人。
陸元道當時雖心有忌憚,卻不知藥丸最終會送到小皇子跟前,因與興國公交情極深,便應了此事。而那藥丸與喂給小皇子的全然相同,便連中毒後的症狀亦不差分毫。
至此,幽微的線索便串到了一處。
左珽密謀,興國公經手,陸元道配藥,張霖送出藥丸,因分量拿捏得極精準,宮女服後並無不妥,小皇子卻沒能撐住。
而左珽在朝中暗助東宮,人盡皆知。
除了朝堂的牽扯,後宮裏,因蘇美人與曲貴妃同出一脈,得寵之初沒少受陳皇後打壓,這事就連永明帝都知情。及至誕下皇子,蘇美人母子受盡疼愛,亦常為彭王說好話,令原就得寵的曲貴妃母子更得偏愛。
如此情勢,焉能不令東宮忌憚?
而若這番推測屬實,左相如此為東宮謀劃,連公府亦為之所用,豈能不令帝王忌憚?
是以陸元道招供後,興國公與左相雖都拒不認罪,永明帝卻仍尋出罪名處死左相,褫奪興國公府爵位並將闔府流放於偏遠苦寒之地——還是看著當初老興國公爺為國捐軀,履立奇功的麵子,留下了性命。
這其中有幾分是為喪子之痛,有幾分是為猜疑忌憚,除了永明帝沒人能知道。
但左顧兩家的罪名卻已無從轉圜。
至於東宮,因左相和興國公始終沒鬆口,且國之儲君和中宮皇後畢竟貴重,永明帝縱有懷疑,卻無實據,是以並未撼動。
一切似乎就此塵埃落定。
直到楊凝得知風聲,說原本處以死刑在獄中暴斃的陸元道其實並沒死,而是被人偷梁換柱,逃出了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