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節(1 / 3)

隻學了一點對仗平仄。”

“咱們讀書人讀書也是為了科舉,而科舉中的試帖詩和格律賦也是不可忽視的,以後作詩也要學起來了。”

頓了頓,喝了口茶水,張夫子繼續說道:“作詩最主要的就是把握詩的平仄和押韻問題,將詩的大體架構弄出來,然後就是填詞一般填寫字詞。當你可以將這一切嫻熟於胸之後,你才算是堪堪會作詩而已,接著需求不斷訓練,最終到達指物作詩,不被詩的結構所限才行,當然賦也是一樣。”

“《三》,《百》,《千》,《聲律啟蒙》你也肯定學過了,接下來可以看看《訓蒙駢句》,《笠翁對韻》,《詩品》,最主要的還要多讀讀前人所做的詩,當然還有《詩法家數》這本書,專門講起承轉合的,對你以後作詩也有很大幫助。”

“學生受教了。”

“以後我教你經義的時候,會也教你作詩,但平時你自己也需要在此方麵下功夫才是。”

張夫子的水平的確很高,楊雲清原本自己看的時候,有些地方還是有點模糊,不得其義,但是經張夫子一點撥,就瞬間有醍醐灌頂之感。

而且楊雲清現在雖然是一個九歲的幼童,但是身體裏住著一個成年人的靈魂,所以讀書的時候更加專注,再加上穿越之前他所學專業涉及各種與古代有關的研究,所以他看過與古代有關的許多書籍 ,因而對於現在學的這些四書五經,理解起來也十分輕鬆,一點就通,這也讓張夫子更加看重他,隻覺得自己收下的這個學生實在是天資聰穎,讓人心喜。

可能是因為楊雲清才剛來,也可能是夫子格外喜歡楊雲清,一天下來,夫子給楊雲清單獨授課的時間比其他人多多了,而楊雲清也抓住機會,吸收著夫子講的各種知識點。

中午散學後,楊雲清是直接回楊府用飯的,時間也是足夠的,到了下午散學後,楊雲清剛準備上馬車,就聽到後麵有人喊:“誒,雲清兄,你等等我啊!”

楊雲清一轉頭,發現果然是李高朗那個小胖子。

李高朗和楊雲清的座位是緊鄰著的,再加上李高朗這小孩是個話嘮,好不容易自己旁邊來了個人,在休息的時候,自是充分發揮自己的話嘮屬性,一天下來,硬是和楊雲清混熟了。

“高朗兄喊我是有何事?”楊雲清停下腳步回頭問道。

“這個…其實我是想問你你家在哪裏?以後我可以去找你嗎?”其實一開始李高朗想說的是請楊雲清去他家的酒樓吃飯的,但是又因為才認識第一天,怕楊雲清拒絕,所以才改問楊雲清住哪。

他很想和楊雲清楊雲清做朋友,畢竟他是少有的一個聽自己說了很久的話還沒有感到厭煩的人。

楊雲清聽了,自是沒有想到李高朗的心理活動 ,他對這個新認識的同窗印象還不錯,也沒有覺得他話多,畢竟他以前可是見過一個比李高朗還能說的朋友,習慣了就不覺得了,所以聽到問住哪裏,就直接答道:“可以來,在縣城中心附近一個叫梧桐巷的地方 ,附近還有一家賣餛飩的,你要是來的話,打聽一下就可以找到了。”

“哦,好。那等夫子放假的時候我就去找你。”李高朗高興的說道。

“嗯,那再見!”

“哦,好,再見。”李高朗朝著楊雲清揮手。

晚上,李家在用飯的時候,李高朗沒忍住向爹娘說起了自己新認識的這個朋友。他們家自然沒有食不言寢不語的規矩,所以李高朗嘴巴叭叭叭地說了個夠。

李父李母早就習慣了自己兒子的這個畫風,也未打斷,讓兒子說了個夠。

聽完,李母看著兒子這麼喜歡這個新的朋友,就說:“那明天我讓人多做一點糕點給你帶去好送給人家。”可以說李高朗長成一個小胖子,李母有很大功勞,她平時總擔心兒子在私塾裏會餓著,每次去上課之前都會給兒子帶上不少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