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節(1 / 3)

“大人,屬下已經將那幫人分開審理了, 現在他們也都招供了。據他們招供的供詞說, 這次兜售考題, 也是因為心存僥幸。他們以為賣的的假考題, 也沒有什麼影響,就是想單純想靠此撈一筆銀子, 他們也沒有想到會引出這麼大的事情來,這其中好像是沒有人指使,都是他們自己聚在一起出的主意。”

旁邊另外的一個屬下補充說道:“那夥人當時拿出的關於第一場鄉試的題目, 雖然和這次鄉試的一樣,不過這個是因為裏麵有一個考了好幾次的考生, 自覺這次也考不上了, 為了撈一筆, 便和這夥人達成了一致。當時第一場一出場, 他就跑了出去, 然後迅速將第一場的考題墨了下來, 交給了那夥人。”

安康平和沈衡二人聽完, 便讓幾個屬下先下去了。

查了這一大圈,沒有想到就得出這麼一個如此簡單的結果來。不知道是因為他們二人在朝堂久了,看事情總是恨不得繞一百八十個彎, 還是這件事情裏麵真的還有別的蹊蹺,聽完屬下的彙報,還是都覺得有些不對勁。

這次這夥人兜售考題,按理說也應該小心一點,避開眾人耳目才是,沒有想到居然當時敢在大庭廣眾之下就與即將要下場的考生接觸。

再者雖說那個田宏因為一些自己的小心思,把原本隻有少數人知道的兜售考題的這事情傳出去,但是流言不應該傳的那麼快,沒有兩天,整個省城都傳遍了,而且那些士子的情緒起來的太快了,好像有人在後麵煽動似的。

雖然兩人之前隱約敵對,但是在這件事情上還是意見一致的,他們二人便都心照不宣的繼續派心腹出去查探。

不過為了不讓這事繼續擴大,他們還是立馬派人去把這事查出的結果給公布了出去。

因為不管怎樣,若是拖得久了,因此而讓士子們激憤起來,事情就不好收場了,他們二人多多少少也會被拿住把柄,到時候在朝堂上被參一句辦事不利。

那些售賣考題的人,因為考題不是真的,所以也罪不至死。

事實上每年書肆裏都有考試真題售賣,但是人家那是號稱真題的曆年考卷彙編還有名人押題,且是光明正大售賣,哪像這夥人,打著這次鄉試原題的口號去偷偷摸摸兜售,定價五十兩,這明顯算是犯法了。

而且這件事影響也是十分惡劣,搞出了這麼大的一通流言,惹來了如此多的麻煩,因此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最後給他們判處打了四十大板後,充軍發配。

至於那些買了這夥人手裏考題的士子們,他們也不是無辜的,要不是有想要舞弊的心思,他們怎麼會買呢?因而一並罰了,下一屆鄉試不得下場,需要多等三年。

而那個叫田宏的,雖說他在鄉試結束之後傳了流言,不過這個也頂多說他沒有搞清事情,便擅自先把不知真假的消息傳了出去。

這事情查明之後,雖說安康平厭煩他多事,傳了這流言,但是安康平也心知,流言傳的那麼快,也不可能是這個田宏能辦到的。再加上這人也沒有買那份考題,與這件事情關聯不大,也不能憑空給安個罪名。因而最後就直接把已經快要嚇破膽子的田宏放了出去。

至於出去之後,他會不會被那些買了考題被查出之後,禁止下屆鄉試下場的士子遷怒,就不得而知了。

安康平和沈衡派出去的人,回來之後,都表示沒有查到背後有什麼人操縱。這個時候,這兩人也便歇下了讓人繼續查下去的心思。

他們本來就感覺有些不對,但是現在既然查不出什麼了,那就隻能說這背後的人技高一籌了,肯定早就把留下的痕跡抹掉了,他們繼續查下去,也可能隻是做了無用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