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河道,置閘門,三者如鼎足,缺一不可”的總方案,當然在這之外,還輔以各種其他措施。這三方麵若是完成,基本就可以解決蓄與洪、擋與排、水與田之間的矛盾,這樣一來,楊雲清可以保證,未來幾十年之內,沔陽此地基本可以不再受水害之擾。
現在楊雲清這首要做的就是疏浚河道,將淤泥水草挖出,現在由於淤泥河沙大量堆積,河道堵塞,水深嚴重不足,這種情況下,一到夏季水勢暴漲之時,河水便會從河道漫出,淹沒周圍城鎮。而且因為淤泥堆積抬高了河道,船隻航行的時候也很困難,航船水運之時,不得不繞遠路才能避開。
隻不過現在是古代,根本就沒有現代那麼多的機械可以使用,清淤河道,隻能全靠人工,難度係數很大。為了減輕一些負擔,楊雲清他按照記憶中的現代機械,畫出了一些設計圖,然後將上次登記在冊的那些工匠們中擅長這個的人招來,把大概原理描述了一下,讓工匠琢磨。
最後製造出了幾種類似於現代的鏟車、吊車的這類機械,隻不過這個製造起來有些複雜,而且總歸也是需要人力的,隻是省力一些,所以最後沒有量產,大概每段河道也不過是分去了五六套而已,不過這個也的確是減少了疏浚河道時的不少困難。
因為疏浚河道清理淤泥這個工程幹起來的確是累的很,而且這個屬於百姓服徭役,不發工錢,楊雲清他於是就在夥食上給彌補了一二。每日提供三餐,而且還不限量,隔三差五再來頓肉,可以說比起大部分的百姓平日裏吃的都要好得多。不過這種情況下,難免會有人偷偷帶一點回家,楊雲清直接告訴下麵的,隻要不嚴重,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現在那邊建了工廠,招了不少的人,那裏麵的人女工自然是不需要服徭役,但是男工是需要服徭役的,若是不想服徭役,就需要交上一筆銀子或者是糧食絹布也行。這些人自然是知道留下在工廠做工才是最合算的,所以都是毫不猶豫地交了一筆銀子。
而這些銀子楊雲清也都直接用於給那些服徭役的百姓改善夥食,因為這服徭役的人少了,那去服徭役的人自然就需要多幹一點,用這個不去服徭役的人腳上的銀子給大家改善夥食,也是沒毛病的事。而且就算不用來改善夥食,這筆銀子對於修建水利來說,也隻是九牛一毛,因此倒不如花在夥食上,這樣也能讓百姓幹的賣力一點。
而因為這夥食的原因,後麵本來已經服完一個月徭役的百姓,有大部分又無償參與了下一輪。這個也是因為現在不是農忙,家裏也沒有什麼活計,待在家裏,每日都要吃喝,這對於沒有收入的百姓來說,也是一筆負擔。因此倒不如去接著服徭役,雖然累了點,但是每日吃的那是相當的好,可以給家裏省去不少口糧。第一部 分的疏浚河道在近一個月後,基本都完成了,這還是楊雲清他降低了每日勞動強度的情況之下。楊雲清他計劃接下來休整河道,采取後世那個著名的“裁彎取直”之法,減輕河道不暢,泥沙淤積之況,不過進行此舉之後還需要修建護岸長堤,固定邊灘。
沔陽這邊的河段屬於下遊,所以說在修建長堤的時候,還需要修建分洪蓄洪區,這樣才能減輕洪水來臨之時,由上遊帶過來的威脅。
還好現在因為不是夏季河流湍急,不好行船的時候,這個時候河道還算平靜,雖然有些地方行船困難,但是運輸的時候,還算是安全的,所以沔陽這邊建的工廠裏麵生產出來的東西,通過水路還能往外“出口”,當然陸路方麵也派了行商出去。
大周朝雖然有不少地方都已經建了工廠的,但是總的來說,還是沒有建的地方居多。楊雲清之前便早已把哪個地方什麼人建了工廠記錄在冊了。在讓沔陽這邊建廠的時候,他就已經看了,在以沔陽為中心周圍的多縣,都沒有修建工廠的,而且沔陽河段沿岸,有修建工廠的也不多。